×
  • 登录

注册账号 |  忘记密码

社交账号登录
华体会体育(中国)hth·官方网站中控技术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华体会体育(中国)hth·官方网站中控技术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2022年,受地缘影响,国际摩擦加剧,能源市场波动加大,全球通胀激增,全球经济发展不均衡,形成供需两弱,经济复苏充满不确定性。然而,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以及国内经济产业链及供应链“内缩外移”、金融市场波动等一系列挑战,中国“稳增长”政策调控持续发力,工业经济韧性日益凸显,随着“双碳”政策、数字经济政策相继出台,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势能持续壮大,智能制造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022年,是极具挑战的一年,在公司经营管理层及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公司以“135客户价值创新模式”为战略核心,以国际化业务、S级大客户、创新创业三大战略业务扩张为牵引,以全流程降本、投资并购、新兴商业机会三大战略能力提升为支撑,全体中控人厚积薄发,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与经营目标,实现了高速发展!

  2022年度,公司深化中期发展战略,核心产品市场占有率实现较大幅度提升,安全仪表系统(SIS)及制造执行系统(MES)首次实现市占率第一。根据睿工业、工控网统计数据,公司集散控制系统(DCS)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36.7%,连续十二年蝉联国内DCS市场占有率第一名,其中化工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达到54.8%,石化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达到44.8%;安全仪表系统(SIS)国内市场占有率29.0%,首次位居国内流程工业市场占有率第一名;工业软件产品先进过程控制软件(APC)国内市场占有率33.2%,排名第一;制造执行系统(MES)国内流程工业市场占有率19.5%,首次位居国内流程工业市场占有率第一名。公司在流程工业领域坚持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从产品型向整体解决方案型公司深度转型,通过构建流程型平台化组织结构、“5S店+S2B平台”运营模式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持续开拓大客户、大项目,确保了公司经营业绩的快速增长;通过规范化、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实现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率下降,公司运营效率显著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牢牢把握流程工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大趋势,积极探索AT技术、大数据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重磅发布两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产品,智能运行管理与控制系统(i-OMC)及国内首个流程工业过程模拟与设计平台(APEX),基于“工厂操作系统+工业APP”的智能制造技术架构,迭代优化并研发了大量工业APP,累计支撑千余个智能工厂的建设,推出工业AI计算引擎(InPantIBD)、工业元工厂解决方案并完成在化工行业的应用。公司抢抓智能制造发展大潮带来的历史新机遇,积极部署培育公司第二成长曲线,为公司长期稳健发展奠定了深厚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62,385.65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6.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9,792.92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7.18%。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8,301.5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1.97%。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69,227.16万元,较去年同期上升39.38%。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69,227.16万元,同比增长39.38%,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0.45%。公司高度重视研发体系的建设,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引入研发人才,截止2022年底研发人员为2,092人,占公司总员工的34.20%,人数较2021年底上升20.92%。为了满足不同行业应用领域的客户对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等产品及技术不断深入的迫切需求,公司积极通过集成产品开发(IPD)变革搭建全新矩阵化研发体系,将研发团队向市场端、销售端前移,通过客户需求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进一步提高研发与战略、市场的协同性,打造满足客户需求、有竞争力的高质量产品和解决方案,增强公司综合研发实力。

  报告期内,公司重磅发布两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产品。智能运行管理与控制系统(i-OMC),相较于传统集散控制系统,引入AI技术、大数据技术,在运行逻辑、技术架构、功能实现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i-OMC秉承“开放、智能”的产品理念华体会体育(中国)hth·官方网站,深度融合工厂操作系统、工业人工智能及物联网(AIoT)、新兴工业网络、智能控制优化、模型预测等先进技术,实现工业装置的高效、安全自主运行,实现了流程工业过程控制、操作效能优化、生产运行管理的融合与重构,满足流程工业全生命周期生产运行安全、高效、绿色的一体化需求,是新一代智能系统。i-OMC全面提升了装置的自控率、平稳率和安全性,大幅降低装置的人工操作频次,实现装置生产全过程的自主协同运行,达到“少人化”乃至“无人化”的人工智能操作,稳定产品的质量、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大幅降低生产的能耗和物耗。目前已在恒力石化600346)、万华集团、湖北三宁、兴发集团600141)等行业标杆项目试点应用,切实响应了客户在升级转型时成本更低、数据传输更快、实施周期更短、信息获取更全面、工厂自主运行更智能的诉求与挑战。

  发布国内首个流程工业过程模拟与设计平台(APEX),将AI技术与流程工业机理建模技术相结合,引领机理+AI的技术融合新方向,支撑工艺设计、过程模拟与分析、工艺改进和数字孪生工厂开发,打造工厂全生命周期优化决策的核心基础软件平台。该平台基于第一性原理准确描述工艺过程和设备特性,为工厂打造统一的全生命周期模型底座,基于模型打造数字空间的虚拟工厂,及时发现工艺瓶颈和潜在优化空间,提供改造方案,并推动工厂从经验型管控向智能化转型。在工厂设计建设阶段,通过优化工艺和设备选型,优化投资建设方案;在工厂运营阶段,通过优化整体决策过程并提供知识传递的载体,降低对人的经验依赖,帮助企业提质降本、节能降耗;基于模型打造的孪生工厂,为企业的未来生产形态和转型升级提供基础支撑。目前该平台已在万华化学600309)、湖北三宁等行业领先企业开展应用合作。

  报告期内,国内流程工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速推进,公司特有的“5S店+S2B”商业模式成功推行,牢牢抓住下游客户的旺盛需求,支撑公司业务快速增长。从产品来看,工业软件及含有工业软件的解决方案业务共实现收入19.27亿元,同比增长121.13%;其他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业务共实现收入30.72亿元,同比增长12.02%;仪器仪表实现收入3.45亿元,同比增长23.59%。从行业来看,电池、制药食品、油气、建材、冶金行业收入持续保持较快增长趋势,制药食品行业收入增长70.85%,油气行业收入增长69.02%,建材行业收入增长68.67%,冶金行业收入增长63.70%。

  公司持续深化“5S店+S2B”商业模式建设,公司已累计建设完成150家5S店,基本覆盖国内中大型化工园区,首次实现单店合同额突破2亿元,“亿元店”达32家,同比增幅106%,公司已有26,909个签约客户,新增客户约4,000家。S2B业务高速增长,实现收入8.7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8.74%,公司已打造“集采代采”、“联储联备”及“供应链金融”三大创新业务模式,客户粘性进一步增强。

  公司进一步向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区域扩张,深入建设海外本地化运营能力,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化视野、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持续突破并拓宽沙特阿美(Aramco)、壳牌(She)、科思创(Covestro)、埃克森美孚(ExxonMobi)及巴斯夫(BASF)等国际高端客户的业务合作范围,成功获取Aramco、IMI、SABIC等多家头部企业数字化项目合作机会,入选APP集团A级供应商,突破优美科(UMICORE)年产20,000吨钴新材料建设项目以及INDORAMA泰国PET、印度SYNTHITICS、印尼IVI等全球多个工厂自动化/数字化项目;同时实现S2B平台业务在沙特首单突破。报告期内,公司海外业务实现合同额5.18亿元,较去年同比上升148.7%。

  报告期内,公司推进管理变革向纵深发展,构建责任聚焦、平衡分权与集权的多级集体决策组织结构,逐步落实“流程管事”“制度管人”;梳理LTC价值流程体系,深化落实“铁三角”阵型协同作战;开展经营基线变革,推动以毛利率提升、人均效率提升和存货周转率提升为三大主线目标的全流程降本工作,完成全年降本目标,改善运营效率并提高盈利能力;启动业务连续性(BCM)建设,提升企业风险防范能力。

  2022年公司紧抓数字经济发展的黄金期,核心技术产品质量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积极布局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行业,取得了技术、产品、大客户、大项目的全面突破,经营业绩再上台阶。2023年,在数字经济时代下,公司将充分运用在流程工业领域积累的数据、模型、技术等优势,将AI、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深度应用于流程工业领域,持续开发智能制造领域新产品,全面深入参与数字经济建设,开拓新市场、新行业及新客户,推动流程工业客户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引领流程工业迈向工业4.0时代!

  公司秉承“让工业更智能、让生活更轻松”的使命和愿景,致力于满足流程工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需求,着力打造以工厂智能运行管理与控制系统(i-OMC)、“工厂操作系统+工业APP”智能工厂技术架构及流程工业过程模拟与设计平台(APEX)三大产品技术平台为核心的智能制造产品及解决方案体系,助力客户实现“安全生产、节能降耗、提高质量、降本增效、绿色环保”的发展目标。

  智能运行管理与控制系统是公司结合客户需求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全新提出的流程工业装置高度自主运行的新一代系统架构,融合工厂操作系统、工业人工智能及物联网(AIoT)、先进工业网络、智能优化、模型预测等先进技术,超越了传统的集散控制系统能力,实现生产运行管理与控制的一体化,同时以开放性的架构,更加便捷有效地集成了制造商、用户等的海量行业知识及经验,实现流程工业从传统的自动化向智能自主化运行的重大创新和升级,达到“少人化”乃至“无人化”操作。主要应用于化工、石化、电力、制药食品、冶金、建材等行业。

  DCS(DistributedControSystem)即集散控制系统,由输入输出模块、通信模块、和人机界面组成,用于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数据采集、控制和监视功能。其主要特点是分散控制、集中操作。DCS主要应用于化工、石化、电力、制药食品、冶金、建材等行业。

  SIS(SafetyInstrumentedSystem)即安全仪表系统,由传感器、逻辑以及最终执行单元组成,用于实现一个或多个安全回路功能,达到工艺装置要求的安全完整性等级(SIL)。SIS是保障工厂安全运行的核心装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提供对设备、人身、环境的安全保护,避免恶性事故发生。SIS主要应用于化工、石化、电力、油气、冶金等多个行业。

  网络化混合控制系统是基于通用通信协议(UCP)网络进行构架,使得产品适应现场分散的使用场合,满足连续或半连续工业过程,以及大型基础设施场所的控制需求。其集成多种控制功能、可视化、网络和信息技术,为各类应用程序提供完全集成化解决方案。其丰富的行业功能库和开放的组态方式能广泛应用于油气长输管道、轨道交通BAS、隧道环控、水利监控、综合管廊、污水处理、供水净水及其他市政工程等领域。

  CCS(CompressorControSystem)压缩机组控制系统,由稳定可靠的硬件平台和专用的优化控制软件包组成,用来完成压缩机组的参数显示、报警、控制、调节及联锁逻辑保护,实现压缩机的防喘振控制、性能调节以及转速调节等,保证压缩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仿真模拟类软件是支撑流程工业从工艺研发、工程设计、工厂运营、再设计而开发的一类软件的总称。软件模型可精确描述工厂实际生产过程和预测未来生产运营,辅助工厂全生命周期的决策优化。仿真模拟类软件基于机理的稳态、动态建模,实现工艺过程孪生,为生产过程优化、培训仿真、预测分析、诊断决策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支撑。软件通过与数字工厂、三维建模技术、AR/VR技术、自动评价体系等多种技术的结合,建立全要素孪生的智能工厂,实现传统工厂的智能化转型,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和节能减排,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应用于石化、煤化工、精细化工、冶金、电力、制药食品、造纸、建材等流程行业。

  数据库类软件包括实时数据库软件、过程监控软件和生产过程建模软件。实时数据库软件是连接底层生产网络和上层管理信息网络的桥梁,通过高效采集和存储,为企业实现先进控制、流程模拟、生产管理、能源管理、安全管理等提供底层数据基础;过程监控软件针对企业生产过程的实时管控,通过监控图,实时展示生产数据、工艺流程、异常报警等信息,实现生产过程管控;生产过程建模软件基于生产工艺、库存模型,建立企业产耗平衡核算体系,定时输出消耗、在制品、产量等关键指标。实时数据库类软件在企业信息集成中起到了特殊和重要的作用。主要应用于石化、化工、电力、制药食品、冶金和建材等行业。

  生产管理类软件涉及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仓库管理、实验室管理等全业务流程。帮助企业打通业务、信息、数据间的纵向关系,通过对工厂生产全过程的实时管控,协助生产管理者做出科学合理的生产决策,实现对企业的“人、机、料、法、环、测”全方位管理,满足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环保、安全、提质、降本、增效的需求。主要应用于石化、精细化工、煤化工、电力、冶金、制药、造纸、食品、锂电等行业。

  过程优化类软件是支撑流程工业生产过程中自控回路健康管理与优化、装置平稳控制与优化、企业生产运行优化等各类工业软件的总称。它包括控制回路优化、先进控制、实时优化、工业大数据应用等软件产品,能够保证生产过程长期稳定、安全、高效运行。在当今市场竞争加剧、原料供应、产品结构、生产工序日趋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帮助企业获取最佳生产效益路径,是流程工业企业生产运行的核心软件之一。主要应用于石化、化工、电力、冶金、建材等行业。

  安全环保类软件是生产安全管控、危险源监控、环保监控、高级报警治理、操作导航、事故分析等安全类软件的总称。它是针对企业的工艺风险、设备风险、事故风险、人员风险、环境风险,形成从控制系统到上层生产安全管理系统管控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最终实现“从根本上消除生产隐患”、“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安全生产目标,主要应用于石化、化工、电力、制药食品、冶金和建材等行业。

  供应链管理类软件包括了装卸终端智能化、油品移动及油品调合系统、罐区物料收付管理、园区及停车场管理、厂区物流管理、仓库管理等供应链管理软件,以及生产计划优化、生产调度优化、供应链计划优化、高级排产等供应链优化软件。涵盖了自原料采购、装卸、存储、生产、调合及出厂销售过程的全供应链业务管理与优化,通过建立订单、计划、排产、物流配送状态的智能化产供销存运的统筹系统,解决了订单预测、计划调度排产、库存优化、船舶调度作业协同、产供销协同、仓储物流管理等各种问题,大幅提升供应链周转效率,降低管理及采购成本,显著提升企业综合经营效益,帮助企业实现生产运营全价值链效益最大化。主要应用于石化、化工等行业。

  资产管理类软件是资产日常维护、状态监测、预测性维护、故障诊断、仪控健康管理等软件及系统的总称,包括设备资产管理、智能设备管理、智能仪控管理、机械监测系统等软件系统。其中,设备资产管理以资产管理、维护管理和运行管理为核心,实现精准维护,降低设备维护成本,通过设备预测性维护,提高关键核心设备的使用寿命,使用OEE分析指导生产改善,真正提高设备利用率。智能仪控管理通过仪控设备数据、管理数据和运营数据的有效融合,建成高效、立体、集中远程操控应急服务中心,指导直接作业人员判断故障原因,有效降低各类故障处理周期,形成仪表专业信息化“4A”(Anybody/Anytime/Anywhere/Anything)工作模式,提升仪表维护业务运作效率。主要应用于石化、化工、电力、制药食品、冶金、电池和建材等多个行业。

  能源管理类软件包括能源数采、能源计划、能源绩效、能源平衡、能源预测等功能,通过采集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涉及的电、水、蒸汽等各类能源的能耗数据,通过能源计划、能源绩效、能源平衡等手段,监控、分析和预测企业在各重点用能工序和用能设备的用能状态和能源利用效率,并建立企业内部用能考核机制,从而协助企业改善用能方式、提高用能效率、杜绝能源浪费、减少能源消耗,最终实现能源精细化管理和节能降耗的目标。主要应用于石化、化工、电力、制药食品、冶金、电池、建材等能源相关的行业。

  能源优化类软件主要针对蒸汽、制冷、循环水、压缩空气等能源及公用工程系统开展优化工作,建立能源优化系统,主要包括设备能效计算、系统模拟、负荷调度优化、运行模式优化、能源需求预测等功能,对需求侧能耗进行预测,对主要设备能效进行分析、模拟与监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系统优化调度模型,实时优化计算设备负荷,给出设备负荷优化方案及模拟计算数值,并可联动自动化控制系统,下发优化参数目标值,自主闭环控制运行,实现能源系统智能化及节能运行,达到节能降耗目标。主要应用于石化、化工、电力、制药食品、冶金、建材等涉及能源相关的行业。

  公司仪器仪表产品主要包括测量仪表产品线(含智能压力变送器、安全栅、电涌保护器、隔离器、智能电磁流量计、雷达物位计、交互式智能校验仪等)、智能控制阀产品线(含智能控制阀、智能控制球阀、智能控制蝶阀、偏心旋转控制阀、特殊控制阀等)、智能柜产品线)全生命周期专业服务

  公司全生命周期专业服务,聚焦流程工业企业的生产装置服务需求,围绕自动化控制系统、工业软件、仪器仪表、设备装置等相关产品,通过专业服务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维护保养、专业检测、软件运维、培训认证、备件服务等专业服务,构建覆盖自动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专业服务体系,为企业安全生产运行及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随着系统或设备运行时间的延长,灰尘、腐蚀、松动、脱落、冲击、老化、发热、损伤等各种因素可能引发供电、网络、部件损坏等各种故障风险,严重影响生产安全。为降低偶发故障和延长系统及设备有效寿命期,应加强系统及设备的维护保养,进行日常工作检查、监控、检维修等,通过预防性维护,保障生产装置稳定运行。公司专业服务涵盖自动化控制系统、仪器仪表、电气、设备等的维保、年保、延保、升级服务及检维修。

  以提供集散控制系统(DCS)、安全仪表系统(SIS)专业检测产品为核心能力,辐射工业自动化产品产业链,延伸设备、生产装置专业检测服务。公司为用户提供DCS点检服务、SIS全生命周期技术服务、检验测试、防腐蚀、防泄漏等检测服务,采用自主研发的专用检测工具和通过第三方认证的测试软件平台,对自动化控制系统、设备装置等进行全面、深度、专业的预防性检修维护。

  企业工业软件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随着企业流程、组织、管理的变化而调整,同时其数据库和软件系统的性能会逐渐下降,从而影响管理效率、降低装置自动化水平及其生产效率。同时,因生产需求调整、设备检修或工艺改变等因素影响,设备特性及关键指标会发生变化,也会极大程度影响工业软件系统运行的效果及性能稳定性。公司为用户提供及时、专业、智能化的工业软件运维服务,解决软件运行中的日常检测、故障排查、问题处理、需求变更、控制性能保持及功能补充等各类问题和需求,有效提升和优化系统综合性能,满足客户实际生产及管理需求。

  在各级加强安全生产和数字化、智能化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推动下,企业对员工专业能力培训工作日益重视。针对企业人才培训需求,公司面向个人及企业提供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服务培训及服务资质认证,提高专业人员及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提升安全风险防范水平,助力企业人才专业能力全面提升。

  为了给用户提供更方便高效的运维服务,公司自研RDMS远程运维等多个智能化运维工具,并联合生态合作伙伴,构建一体化智能运维平台,为用户提供远程运维、软硬件资产管理、系统运行状态监测、系统故障排查、安全隐患检测、组态常规修改与软件备份、巡检健康档案等服务,提升系统维护效率,保障企业系统及生产装置健康稳定运行。

  公司不断升级优化研发管理,引入并深化推广IPD集成产品开发管理模式,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驱动,以需求为导向,把产品开发作为投资来进行管理,以提高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打造有竞争力的高质量产品和解决方案,支撑公司业绩快速增长。IPD包括管理需求、管理市场、管理开发和管理平台与技术,实现“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和“做别人做不到的事”。

  管理需求--深刻理解客户痛点和需求,通过需求的收集、分析与决策、需求实现等端到端的需求管理流程来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管理市场--通过理解和细分市场,进行投资组合分析,制定产品商业策略和计划(Charter开发),以市场驱动研发,确保商业成功。

  管理开发--通过结构化的产品开发流程(概念阶段、计划阶段、开发阶段、验证阶段、发布阶段和生命周期管理阶段),打造满足客户需求、有竞争力的高质量产品。

  管理平台与技术--技术体系与产品体系分层,开展技术洞察与规划,构建技术壁垒和创新点,提前完成技术预研和储备,通过异步开发模式提高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技术风险,持续构筑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公司通过计划调度部门、采购部门和仓储部门协调采购活动;主要采用自主生产的模式,根据生产计划以及交货时间组织项目生产,结合项目现场技术服务完成产品的生产、安装、调试和投运。公司积极推进采购业务数字化,建立采购业务管理平台SRM,依托数字化手段有效提升采供双方高效协同能力,规范采购全过程及供应商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业务流程标准化,促进业务管理专业化、高效化。

  公司主要采用直销的方式,面向流程工业客户销售自动化控制系统、工业软件、仪器仪表等智能制造产品及解决方案。国内方面,公司通过构建“区域+行业+产品”的组织架构,积极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5S线B线上平台的一站式工业服务新模式,5S线下门店将公司销售端前移,扩大工业客户服务半径,贴近客户,敏捷掌握、响应客户需求;S2B工业数字化智能服务平台集线上商城、工业SaaS、需求派单、知识培训为一体,通过“联储联备”、“集采代采”、“供应链金融”三大创新业务、线)联动的一体化数字供应链体系,打造工业服务新模式。公司全面落实推进“铁三角”阵型协同作战,集中营销资源,精准深度挖掘用户不同阶段、不同程度的需求,持续发力中高端市场,实现多个大客户战略合作及大项目网格化全覆盖管理。国外方面,公司持续加大在东南亚、中东、非洲、欧亚等海外地区的市场布局和开拓,在新加坡、沙特阿拉伯、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设立子公司,大力推进、建设海外本地化运营能力,为海外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已成功将公司核心产品应用推广至50多个国家。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

  智能制造是近年来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提出的概念,旨在生产制造过程自动化的基础上提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程度。目前我国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水平依然偏低,工业自动化技术应用整体水平提升空间大,智能制造需求正处快速上升阶段。

  我国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及不同企业的自动化水平差异明显、数字化发展不平衡,智能化程度更是参差不齐。

  因此,自动化控制系统和仪器仪表是流程工业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础。国内流程工业企业智能制造发展水平对比国际先进企业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我国流程工业企业整体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不足,极大制约着企业全流程整体运行优化的实现。此外,我国智能制造供给能力与近年来我国制造业整体规模和发展增速相比明显滞后,还不能高效匹配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企业智能制造需求,缺乏足够数量专业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国家政策重点扶持发展。智能制造是推进制造强国战略的主攻方向,国家支持自主创新和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的产业政策,对我国工业自动化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第三篇“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提出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安全发展基调,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工程,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第五篇“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中,强调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变革,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出加强工业软件研发应用,培育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建设。《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三十三)之“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能力”指出,为保障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安全稳定运行,将强化关键仪器设备、关键基础软件、大型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和工业控制系统、重要零部件的稳定供应,保证核心系统运行安全。《“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规划》继续推进行业领域数字化转型,在石化化工、钢铁、有色、建材、能源等主要流程行业推广实施生产管控一体化;强调发展专业化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培育生态聚合型平台企业,打造示范引领型骨干企业。《“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指出要实现供给能力明显增强,特别是自主供给能力,将培育150家以上专业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这些国家级战略规划的扶持,对我国工业自动化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行业将持续发展。根据工信部发布的《2022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统计公报》数据,2022年度我国工业软件产品实现收入2407亿元,同比增长14.3%,高出全行业水平3.1个百分点。根据中国工控网《2022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2022年度中国自动化市场规模超过2,629亿元,同比增长3.2%。中国工控网预测,2023-2026年中国自动化市场将保持6%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随着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规划大力推进,国家大步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工业自动化市场也将持续发展。制造业技术改造、工厂自动化需要大量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新能源、化工新材料、生物制药、油气储运等快速发展的行业给自动化产品带来新的增长点;5G、工业互联网、AR、VR、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持续引入并应用于工业领域,明显的赋能成效将吸引更多工业企业加大投资,极大催生融合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智能制造需求。

  自主创新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动力源。《“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规划》中提出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支撑能力,强调突破核心电子元器件、基础软件等核心技术瓶颈,加快工业芯片、智能传感器、工业控制系统、工业软件等融合支撑产业培育和发展壮大,增强工业基础支撑能力,采用首台套、税收信贷等政策支持企业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产品体系。发改委也将控制系统与工业仪器仪表列为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同时国家鼓励国内化工、石化、冶金等行业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自动化产品。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工业自动化企业将更好把握国家政策导向,集中力量突破影响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技术并使之产业化,实现自我快速发展。

  服务市场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新领地。流程工业自动化行业面对的市场是典型的项目型市场,经历了行业多年的发展,用户对项目在质量需求上升级,导致服务市场的拓展对于提升工业自动化企业的竞争力变得尤为重要。另外,经过行业的多年发展与竞争,价格下行的空间有限,建设数字化服务、技术平台及完善服务体系是提升工业自动化企业产品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智能制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智能制造的多技术融合广度、方案构成层次、业务复杂程度以及对供应商的能力要求都远超传统自动化。

  工业软件是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主要短板,关键工业软件资源要求高,自主可控难度大。工业4.0是由软件驱动的工业,在制造业迈向工业4.0的进程中,以工业软件为主角的信息技术将成为产业变革的核心推动力。发展工业软件,同时实现工业软件自主可控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业升级转型的核心诉求,也是对智能制造供应商技术能力的关键要求之一。工业软件研制开发、推广应用、迭代升级环环相扣,智能制造供应商需要基于用户的需求,不断深入实践,持续迭代优化解决方案,才能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庞大存量市场环境对后进入者树立更高的技术壁垒。在循序渐进的智能化改造中,已有自动化控制系统和仪器仪表的扩展升级是一种重要的方式。主要参与企业以其环环相扣的产品和生态体系,对细分市场用户工艺特征深刻理解和持续的售后服务,占据明显技术优势。工业自动化产品销售在传统“硬件+软件”模式的基础上,正升级到“硬件+软件+服务”的一站式管家模式,用户粘性增强,用户使用习惯持续固化,技术壁垒不断积累,打破固有格局难度将越来越大。

  在智能制造领域,制造业企业和供应商均无较多成熟经验可以借鉴。制造业企业提出的多是综合性问题,需求描述不清晰,对于供应商的咨询诊断和挖掘需求能力是很大挑战。工业客户对于供应商提供的智能制造产品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可靠性要求极高,形成了天然的门槛。此外,涉及的问题大多是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的综合性问题,极大考验供应商整体咨询规划的能力华体会体育(中国)hth·官方网站。对供应商而言,在产品研发阶段,智能制造产品及解决方案细分产品和行业众多,研发周期长,人力和资金投入大;在项目实施阶段,实施周期长,货款回笼慢;因此,供应商需要具备综合技术与资金管理能力,才能保驾护航企业智能制造技术能力持续发展。

  根据睿工业统计,2022年度,公司核心产品集散控制系统(DCS)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36.7%,较2021年市场占有率增长2.9个百分点,连续十二年蝉联国内DCS市场占有率第一名。其中2022年公司在化工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达到54.8%,较2021年市场占有率提升3.7个百分点;2022年公司在石化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达到44.8%,较2021年市场占有率提升3.2个百分点;2022年公司在建材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2.9%,较2021年市场占有率提升3.9个百分点,在三大行业均排名第一,可靠性、稳定性、可用性等方面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根据中国工控网统计,2022年公司核心产品安全仪表系统(SIS)国内市场占有率29.0%,较2021年市场占有率提升3.3个百分点,首次位居国内SIS市场占有率第一名。

  报告期内,公司签署了以石化、油气、新能源、制药食品行业为主的重大项目合同,既有公司史上框架合同金额最大的裕龙炼化一体化项目加速落地执行,还有全国产化智能平台首次在660MW大型火电机组的智能控制系统应用,也包括与中石化、中石油、国家管网等高端新老客户在大型项目上持续开展双赢合作。裕龙炼化项目是公司目前承接的最大规模炼化一体化项目,也是公司第一个全厂性SIS应用案例,对SIS市场地位的全面超越、替代进口产品具有里程碑意义。公司还通过与华友钴业603799)、青山控股等客户在锂电池材料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持续扩大在新能源领域的市场影响力。

  公司已连续多年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和示范企业,先后承担了大宗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智能制造新模式项目、石化智能工厂试点示范项目、百万吨级烯烃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高端炼化一体化智能制造新模式项目、绿色化工新材料产业链智能制造新模式项目等工信部智能制造项目,为流程工业智能制造技术的全面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根据中国工控网统计,2022年度公司多款核心工业软件产品市场占有率排名居于前列。其中,公司先进控制和过程优化软件(APC)国内市场占有率33.2%,连续四年蝉联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制造执行系统(MES)国内流程工业市场占有率19.5%,首次位居国内流程工业市场占有率第一名。

  公司日趋完善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及专业的工业软件研发应用实力,已获得更多流程行业头部企业的信赖与合作。报告期内公司新签订了一批代表性智能制造项目,为相关产业的数字化升级转型、绿色低碳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未来,公司将继续致力于满足流程工业的产业数字化需求,加快工业软件和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的发展,并从自动化、数字化向智能化积极探索,帮助工业企业用户实现从工业3.0到工业4.0的转变,赋能用户实现“安全生产、节能降耗、提高质量、降本增效、绿色环保”的目标,成为业界领先的工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供应商,为客户与社会创造价值。

  伴随着第四次工业的浪潮,当前全球制造业正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转变,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5G及机器人等诸多新技术的引入融合已深刻改变自动化行业及其服务的企业,成为增长新引擎。未来,新技术和自动化控制的融合发展将使得工厂的生产力水平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新技术应用的根基是制造业的数字化,高度数字化、网络化和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制造业企业将改变资源分配、生产加工、物料处理及人力管理等方面的业务逻辑,未来高度自动化的端到端一体化生产,将为企业带来更大回报;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则将实现制造业的深度智能化,未来的工厂将利用人工智能支持自动化流程和机械,通过智能决策应对不熟悉或者预期之外的情况;数字孪生技术为工厂物理实体创建一个全面的数字化“克隆体”,未来数字孪生技术依托精准、形象、安全的仿真分析推动实体工厂全流程高效优化运行。机器视觉识别技术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可以更加精准地把关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结合机器人应用技术,实现24小时不间断工作,还有望在各种恶劣生产环境下替代人类工作。

  我国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产业数字化转型正处在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我国“双碳”宏伟目标的提出更加坚定了走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制造业企业既要加快实施数字化转型,也要满足绿色制造标准,两者度的深度融合发展需求将孕育出更多的新产业。

  工业数字化转型将是涵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转型,既有领先的整体解决方案商先试先行,引领发展;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有望脱颖而出;受益于平台化运行、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等新型企业也有望规模化发展。同时,更多应用领先的企业借助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的扶持政策,与解决方案供应商形成更密切的合作关系,乃至构建双赢、多赢合作体,共同推广自身先进的行业方案和服务。

  当前,流程型生产企业多属于碳排放重点监管对象,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点之一。未来,数字化将融合绿色制造技术,实现工艺及设备的智能感知和控制系统、过程多目标优化、运营管理优化等,实现生产过程物料、能源等信息采集监控、智能分析和精细管理,再结合设备电气化改造、清洁能源利用、CCUS技术等方式,帮助企业提高能效利用率,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数字化变革及新技术的复杂性促使制造业企业越来越趋向选择有整体自动化、信息化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及合作伙伴。目前,高质量、贴近用户的个性化整体解决方案正在逐渐代替原有单一的自动化设备供销体系,形成一个围绕智能制造的新产业形态。

  智能制造是一项整体性较强且长期持续进行的工程,随着自身认识、积累的增加,用户对智能制造需求将会更加明确,对智能制造方案设计、实施的参与过程会逐渐加深,同时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工业企业,在向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过程中,对于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及解决方案的需求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客观上要求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弹性。行业头部企业不仅应具有谱系完整的自动化、信息化产品,而且应具备工程实施、方案优化、整体咨询等服务能力,能够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驱动的自动化为主线,实现装备生产智能化,推动全流程精准建模和分析,打造贯穿全流程生产、全供应链运营、全生命周期管控的一体化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服务市场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领地,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新模式应运而生,也将成为行业新的标杆。流程工业自动化行业面对的市场是典型的项目型市场,经历行业多年的快速发展,新建项目数量逐渐减少,质量需求则日渐升级,用户对全生命周期运维服务、多元化产品解决方案、管家式服务的需求快速增加,对服务响应时效、长周期服务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新的平台化运营体系和服务模式依托行业头部企业运营,形成规范、迅速、有效的网络化、平台化服务体系,将为园区用户提供专业化、高水平、一站式的服务。

  公司攻克了基于互锁机制的硬件热冗余技术、冗余主站数据同步交互技术、I/O信号处理和防护技术及多总线设备管理等关键技术,曾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凭借基于控制系统热冗余的高可靠性设计技术带来的卓越的低返修率数据以及良好的在线维护能力,公司连续十二年蝉联DCS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位,在国内众多重要的大型核心装置中得到应用检验。

  公司攻克了总线确定性调度技术、高可靠性的通信主站冗余技术、工业无线主站技术、现场总线调制解调技术及多总线年“面向炼油化工的基金会现场总线FF”科技成果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测试与鉴定,鉴定结论为系统性能安全可靠,技术指标先进,满足炼油化工生产应用FF控制系统的要求,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ECS-700系统先后获得FF基金会主机认证和OPCUA合规性国际认证。

  公司攻克了大规模分布式实时控制与系统设计一系列技术难题,使系统硬件、数据信源、软件长周期运行可靠性得以保证,提高大规模分布式联合控制系统的操作响应实时性和长期运行能力。大规模分布式实时控制与系统设计技术具体类型包括图形化控制编程技术、基于动态引用的功能块库技术、增量式无扰在线下载技术、大规模容错控制网络技术、大规模联合协同控制技术。

  基于数字逻辑可编程系统的功能安全技术包括安全编译器技术、故障安全型控制技术、多通道同步表决技术、比对式数据诊断技术、控制回路诊断及防护技术及基于控制指令白名单的安全盾技术。依托基于数字逻辑可编程系统的功能安全技术,研制的TCS-900大型安全仪表系统通过了TUVSIL3功能安全认证、国家信息安全等保测试、中国船级社型式认证,满足工业生产紧急停车、机组保护等安全需求。公司TCS-900获得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大奖(CIIF)、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国专利奖优秀奖、浙江省优秀工业新产品(新技术)一等奖。2021年研制的TCS-500安全仪表系统获得了TUVSIL3功能安全认证。

  突破第二代通用I/O技术,设计通道点点隔离与防护、信号采样多元融合、HART信道定向滤波、128M高速底板总线、A/B网同步冗余等核心技术,实现软件定义通道硬件和安全栅一体化,以及常规信号类型全覆盖、HART多变量通信、20ms/16通道高速采样等高性能指标。产品通过防爆2区无火花认证和CCC防爆认证,工作温度支持-40~85℃,达到EMC3A标准,可直接部署于防爆2区场合,实现工业以太网一网到底、光纤到现场,大幅度减少线缆成本,缩短项目实施周期,同时高可靠性设计确保硬件产品质量,避免经常维修带来的整体成本上升和非计划停车风险。

  针对流程工业企业在转型升级中普遍面临的更低成本、更快数据传输、更短实施周期、更全面感知与分析的诉求与挑战。公司融合了通用I/O、数字I/O、有线APL、无线G等领先的工业通信技术,研制了有线/无线融合的新型工业网络技术体系和工业无线软硬件产品、高性能双线供电型以太网APL系列产品,以及一体化的控制、组态、监控、设备管理和诊断维护软件,具有分布式部署、高可靠、强扩展、易维护和一体化等多种优势,解决了现场仪表与控制系统“最后一公里”的通讯难题,以全数字化的通讯、更高的带宽和无损耗的数据传输,帮助客户高速、便捷地获取了现场分散、无序、海量的仪控设备生产信息。提供了更加灵活、简单、快速的项目工程执行和调试方法,实现自动化硬件和软件工程的解耦,减少项目线缆成本,缩短项目建设周期,使装置快速投产,为客户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开展了面向智能制造场景新一放自动化技术研究,攻克了异构多协议数据源的数据接入、统一数据模型和工厂建模技术。基于OPCUA的互联互通技术,建立了开放自动化信息模型标准,研制了覆盖控制系统生产过程、设备状态、控制组态、诊断及报警数据的“信息开放二极管”技术。该技术遵循NAMUR开放式架构(NOA),提供在不影响工厂的可用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生产流程的数字化升级能力。解决了传统工业软件系统上下游互联互通、接入设备的通讯协议种类限制问题,实现设备巡检、报警提醒、在线故障诊断以及组态调校技术。依托透明、安全可控的自动化信息开放技术,快速构建仪控设备的运行健康诊断模型,实现系统健康度预测性维护,降低维护成本,提升维护效率。开展模块类型封装MTP关键技术攻关,实现支持多款第三方厂家PLC接入。

  流程工业中石化、化工等复杂装置具有工况多变、过程时变、大滞后、原料来源广、产品种类多等典型特征。该类装置生产过程需要频繁的人工操作,具有工况苛刻、关键信息不可测、装置平稳性差、自控率低、能耗物耗高、产品收率及合格率低等众多难点。针对该类难题,公司开发的控制回路诊断与优化技术,多变量协调优化技术实现过程平稳卡边优化。装置平稳运行的基础上,开发机理模型与先进控制技术相结合,并针对过程机理不明确、短期内机理建模困难的复杂过程,将大数据技术、模式识别、模型自学习、模型预测控制、专家规则库等技术深度融合,实现了复杂过程“自适应、自决策、自执行”的智能化运行控制。

  该类技术目前已在大型复杂石化装置、有机硅生产线、多晶硅生产线、水泥生产线等复杂流程工业化工装置中成功示范应用,显著提升了装置运行的平稳性、产品选择性,大幅降低了装置物耗能耗、三废排放,有效降低了非计划性停车频次、人工干预频次,保障了各类复杂化工装置的稳定、高产、最优运行。

  面向流程工业企业各类现场设备数量种类多,日常维护检修工作复杂的困难,开展故障诊断与预测的不确定性特征的技术研究,构建基于数据驱动的设备故障预测及设备寿命预算模型,提高设备的维护效率。构建全厂设备的“透明工厂”,通过ET和OT技术融合,构建全厂机、电、仪、控等现场设备的信息数据采集,建立以工业操作系统为“大脑”,实现对全厂全设备域的设备健康监控、故障诊断及寿命预测等,全面掌握工厂设备的运行状况,统筹安排和制定维护计划,更好地维护设备,提高装置生产平稳运行。

  基于迁移学习的控制回路自整定技术,利用了回路整定的大数据和专家经验,实现了缺乏历史数据情况下的参数预整定;实现了历史及在线数据自动分析,数据和回路特征提取,智能匹配整定策略,回路批量自整定;基于自学习策略不断迭代优化过程对象模型,实现了回路参数的渐进优化,降低了整定过程的门槛,提高了整定的效率和不同工况下的参数适应性。

  基于迁移学习的控制回路自整定技术主要应用于新建项目和装置开车阶段,在回路缺乏有效历史数据和原始PID参数的情况下,给出适用性较高的参数,并自整定进行参数渐进优化,大幅提升整定效率,快速提升装置自控水平。

  预测性维护类技术采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可靠性工程和模型、模拟仿真优化算法等手段,引用了ISO14224国际标准,利用AI技术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图像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判定,进行质量缺陷的异常预警,实现对设备风险与绩效进行预知、预防的智慧检修,提前消除设备故障风险。该技术采用威布尔分布作为核心算法,充分融合了人工经验及大数据分析,通过深度学习设备运行工况数据,为设备故障规律提供了一个度量标尺,为预测性维护提供长期指导性意见,对标异常参数提前预警,获取充足的故障应对时间,减少故障停机和停机损失,减少人工干预、降低成本,保障企业生产运行安全可靠稳定。

  预测性维护类技术是公司全新的技术突破,它与EAM设备管理检维修系统深度结合,实现数据采集-故障预测-策略推送-检修执行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区别于传统预测系统与执行系统分开的模式,通过AI技术对全周期的仪表及设备运行状态和关键参数实时分析,对仪表日常故障现象做出预测性诊断和维护建议,帮助用户提早发现问题、精准分析故障。减少人力成本消耗,实现检维修管理的闭环,通过设备重大隐患预测,大大降低故障停机的概率,主要应用于油气、石化、炼油、电力等流程行业。

  针对高危、高压的危险石化化工关键工艺装置的高可用性、高安全性和高完整性要求,分析研究氧化反应过程等工艺特性和保护要求,基于高可靠性三重化SIL3硬件平台,研发丙烯酸爆炸曲线等专用控制算法及行业解决方案,实现毫秒级快速安全保护响应。研究系统硬件安全完整性量化安全设计方法,突破控制核心处理器90%以上高覆盖率诊断技术、涡流/伺服等特种采样信号回路诊断技术、快速响应技术等关键技术,实现三重化燃气轮机控制系统高性能与高安全一体化运行。

  公司突破了高效大规模联立方程求解算法、复杂设备机理建模、机理模型+虚拟控制和自动模型辨识修正等重大技术,开发面向优化、工艺分析和培训的模型库,形成了模型驱动的数字孪生平台,同时融合3D、AR、VR等沉浸式虚拟现实、云计算等技术,覆盖了生产企业物理孪生、工艺过程孪生和效益孪生等工厂全方位应用,推动流程工业转型升级,助力工业企业降本增效和节能减排,主要应用于石油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冶金、电力、制药、造纸、建材等流程行业。

  流程工业过程模拟与设计平台APEX于2022年11月发布,作为数字孪生平台的工艺底座,在现代流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中,贯穿其全生命周期,将支撑工厂工程设计、离线优化、实时优化、区域元工厂等业务,引领企业的高质量转型。

  自主运行类技术主要是基于在流程工业过程控制和优化的经验积累,融合智能算法、专家经验和工艺机理知识,将自主研发的回路自整定、预测控制、操作导航和报警治理等关键技术内置在i-OMC系统中,并基于i-OMC系统海量运行数据的AI智能分析,增强操作控制的自组织,控制优化的自学习和报警的自适应能力,保障软件自身全生命周期的智能水平。

  自主运行类技术是2022年公司全新的技术突破,在生产过程的全生命周期实现操作去技能化,高效便捷地实现工业装置一键开停车、自动升降负荷、回路健康管理与优化、工艺指标平稳卡边优化控制、异常工况处理、消除无效和滋扰报警,全面提升装置全周期全工况的自控率、平稳率和安全性,有效降低装置操作频次,实现装置生产全过程的自主协同运行,达到“少人化”甚至“无人化”操作,稳定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收率,降低能耗与物耗。

  供应链优化类技术覆盖了销售需求预测、供应链计划优化、高级排产、物流路径规划等应用场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运筹优化等融合技术对企业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计划、协调和控制等,提升企业供应链端到端的全局协同优化、自组织和自适应能力,从而实现全流程价值链最大化。

  基于自动化机器学习的多序列预测技术,实现产品未来销售情况的预测,为销售部门提供稳定可靠的预测值,减少需求的不稳定性,提升公司库存的周转率、生产装置利用率以及客户的满意度。多厂供应链计划优化技术融合了智能优化算法、机器学习算法以及专家经验,能够在多场景协同优化问题中快速寻找到最优解,大大提升工厂运营效率、收益率以及客户服务水平。融合动态优化和强化学习的高级排产技术,实现了对工厂生产排产中大规模、离散的混合整数规划问题的智能快速寻优,大大提升企业多品种小批量排产效率。基于多级聚类和深度启发式混合智能优化的多车场车辆运输规划技术,针对复杂路况场景,快速响应物流运输需求,提升物料流转效率。

  供应链优化类技术是2022年公司全新的技术突破,利用该综合技术,能大幅提高企业销售需求预测准确率,提升复杂产线排产效率,降低不合理库存,减少物流沉没成本。通过优化企业产供销存运各环节效益,实现企业供应链整体节能增效,从而将企业供应链打造为企业运营管理的中枢神经,成为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推进器。

  油品移动及调合动态优化技术基于先进动态路径寻优算法及在线调合优化算法,可有效地统筹协调生产计划与现场设备仪表,在线实时协同DCS控制系统、在线分析仪及调和头、流量计、电动阀等现场设备仪表,实现油品品质卡边优化控制。实现了单位产品组分油成本最小的“经济优化”;组分与产品物料平衡条件下全局经济优化的“平衡优化”;调合头产能最大化的“产能优化”的三大目标,显著提升炼油企业经济效益。

  完成APL现场交换机等系列产品开发,发布APL整体产品及解决方案、工业无线产品及解决方案,研发完成支持分布式应用并适应防爆场合的电子布线产品SmartEIO;发布新一代全流程智能运行管理与控制(i-OMC)系统,实现E网到底、工厂操作系统+工业APP架构、自主运行三大能力,助力流程工业企业高效生产运行管理和控制。发行面向大型火电、热电行业的ECS-700P控制系统和适配医药、冶金、建材、造纸等行业应用的ECS-700neo控制系统。

  发布国内首款基于联立方程法的流程工业过程模拟与设计平台(APEX),通过对流程工业进行机理建模和流程模拟,支撑工厂工艺设计、过程模拟与分析、工艺改进和孪生工厂开发,赋能工厂全生命周期优化决策。发布流程工业AI应用开发软件InPantIBDV2.0,并在精细化工、水泥、石化等行业的智能预警、操作寻优场景中进行应用。

  发布全自主可控的ECS-700X集散控制系统,实现元器件100%全国产化,监控组态软件支持国产操作系统,开展大唐乌沙山全国产化系统示范工程,并开展应用推广。

  发行高容积率安全仪表系统TCS-500,拓展冶金、医药等小型SIS市场;完成安全级燃气轮机控制系统产品化、油气管线HIPPS首台套及安全DEH首台套突破,发布专业SIS周期性检验测试服务产品。发布安全级PLC产品G5ProSafety。

  完成信创版监控软件开发。发布工控网络安全监测系统、USB安全隔离装置、主机安全卫士信创版等新产品;发行新版本安管平台、增强级防火墙、新版本隔离网关;发布“SSOC+安全服务”解决方案。

  完成复杂控制软件ARC研发,并取得示范应用;推出APC矿热炉控制软件和焦化行业版软件,打造基于AI算法的APC性能优化软件;全面升级计划与调度优化软件。推出间歇生产一体化协同解决方案,并在锂电行业形成标杆项目;面向石化港储物流行业推出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装卸系统+罐区计量的多产品组合整体解决方案;面向大型炼化行业推出罐区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

  完善调节阀、球阀两大拳头产品体系。完成低温球阀和低温调节阀的型式试验、硬密封球阀的防火认证、蝶阀和闸阀的微泄漏认证、欧盟阀门防爆认证等各项认证。

  完成丙烯酸、双氧水、硫酸等多套新型工艺包装置的5T融合及无人化设计;围绕工艺优化、设备改造、智能控制、运营优化等多方面,在循环冷冻水和蒸汽等复杂大系统闭环优化控制及核心化工装置打造5T样板工程。

  本报告期内研发费用69,227.16万元,同比增长39.38%,主要系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人员增加导致工资薪酬增加所致。

  2022年公司科研奖项硕果累累,“大型流程工业智能运行与控制关键技术研发及工程应用”项目获2022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功能性聚酯纤维智能制造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模式创新”项目获2022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城轨智能管控一体化软硬件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2022年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长输成品油管道关键管控工业控制系统及智能决策平台研发及应用”项目获2022年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天然气管网控制优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22年石化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近年来,公司持续深耕工业自动化领域,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主持和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省级“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为公司技术创新提供了强大动力。

  公司致力于满足流程工业的产业数字化需求,以自动化控制系统为基础,重点发展数字化工业软件技术及产品,形成具有多行业特点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在通信技术、电子信息、软件技术等方面具有强大的研发实力,具有坚实的技术基础和产品开发能力。公司始终坚持通过自主创新打破跨国公司的技术壁垒,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及研发平台建设,建立了自动化控制系统、工业软件和仪器仪表三大核心产品线,在三大产品线T技术升级研发,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浙江省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企业研究院和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完善的研发架构为公司研发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成功取得了一系列发明专利、技术奖项、产品认证及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2022年承担、参与发布了国家标准4项、参编国家标准7项、行业标准1项。

  截至2022年12月末,公司拥有已获授权的专利522项(含355项发明专利,142项实用新型专利和25项外观设计专利),其中2022年度新授权专利127项(含103项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和4项外观设计专利);取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575项,其中2022年度新取得软件著作权登记66项。

  研发人才方面,公司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研发人才队伍,形成了市场调研、需求分析、技术研究、产品开发、生产制造、产品测试、系统集成的人才梯队。截至2022年12月末,公司拥有2,092名研发人员,占全部员工数量的34.20%,为科研创新提供了人才队伍条件,其中核心技术人员在公司任职均超过15年,高素质的研发队伍和人才资源铸造了公司持续自主研发的基础。

  研发投入方面,公司2022年度研发投入69,227.16万元,较2021年度增加39.38%,占2022年度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0.45%,持续的研发投入为公司研发创新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撑。

  研发场地方面,公司现有科研场地17,300余平方米(办公场地、实验室),建立了控制系统产品部、工业软件产品部、现场仪表产品部、5T技术部及研发平台部等研发和测试部门,配备了国内外大量的先进的测试设备,具备中国合格评定委员会(CNAS)认可实验室;拥有可靠性寿命实验室、工业通讯与网络实验室、信息集成与工厂建模实验室、工控安全实验室等系列专业实验室,并建设完成智能制造实验室,实现对流程制造环境模拟仿真验证。

  研发项目方面,公司近年来主持和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工业强基、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浙江省重点科技专项等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计划项目,截止2022年12月末,公司正在主持和参与工信部、科技部等多项研究课题,丰富的科研课题为公司技术创新提供了强大动力。

  公司构建了自动化控制系统、工业软件和仪器仪表等三大核心产品线以及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主要应用于油气、石化、化工、电力、制药、冶金、建材、造纸等流程工业领域。基于从现场设备层仪器仪表、过程控制层自动化控制系统到制造执行层工业软件的完善产品体系,公司能够满足下游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从而增加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2022年,公司重磅发布两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产品,即智能运行管理与控制系统(i-OMC)及流程工业过程模拟与设计平台(APEX)(具体产品特点及应用请查阅公司主要产品章节)。公司的仪器仪表产品线取得了产品和业绩的重大突破。在控制阀方面,公司坚持以高附加值、差异化、特殊工况产品为开发方向不断完善调节阀、球阀两大拳头产品体系,完成控制阀数字化智能工厂建设,上线SAP、WMS、SRM等系统并持续优化,通过“杭州市未来工厂-数字化车间”项目验收,控制阀智能工厂项目被评为“浙江省2022年度生产制造方式转型示范项目”。在压力变送器方面,公司加大研发力量,在传感器、隔膜密封系统、高温高真空工艺等取得实质性进展,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综合竞争力。

  基于完善的产品体系,公司积极开拓市场,凭借近三十年的发展,积累了一大批优质客户,并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奠定了公司在流程工业领域的领先地位,积累了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截至2022年12月末,公司已覆盖流程工业领域26,909家客户,客户覆盖率进一步上升。截至2022年12月末,公司通过签订战略合作等方式,与大客户及行业标杆客户实现强强联合:与中国寰球工程、恒力集团、万华集团、浙能集团、陕鼓集团、沈鼓集团、杭氧集团、中煤集团、上海华谊、宁波力勤、传化化学、荣盛集团、桐昆集团、法液空、阿科玛、旭化成、恒逸集团、湖北三宁、新特能源、普洛药业000739)、Wood中国、菲尼克斯、罗克韦尔等国内头部石油化工企业、能源工程企业、医药企业、装备企业、国际产业链合作伙伴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提升了公司在流程工业头部企业中的影响力。公司还进一步突破了国际高端客户,实现了控制系统及仪表在壳牌(She)的首次突破,自主变送器首次进入科思创(Covestro)及埃克森美孚(ExxonMobi),不断加深与巴斯夫(BASF)、因多拉玛(Indorama)的紧密合作,持续拓宽沙特阿美(Aramco)智慧社区服务项目及业务范围,成功获取Aramco、SABIC等多家头部企业供应商资质,入选APP集团A级供应商。公司正在积极构建优质客户生态圈,稳步提高国内外客户渗透率。

  公司拥有较为完善的营销网络和服务体系,通过构建“国内营销体系+国际营销体系”的销售组织架构,国内营销体系包含行业大客户、5S店两大体系,5S店实现国内化工园区全覆盖,行业大客户部实现流程行业全行业覆盖。国际营销体系重点开拓东南亚、中东、欧亚地区,成立新加坡国际运营中心,核心产品应用至5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打造“场景化+直播营销”数字化营销新模式,构建向市场与客户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促进营销转化,提升业务推广效率。

  稳步深化5S店运营。截至2022年12月末,公司累计建设完成150家5S店,覆盖全国616家化工园区。不断壮大5S店规模,首次实现单店合同额突破2亿元,合同额1亿元以上5S店达到32家,进一步夯实5S店卓越运营体系,落地5S店合伙制,实现自主运营、独立核算、利益共享,激发5S店经营活力。

  持续加强公司品牌建设。2022年,公司制定年度品牌计划,发布新一代全流程智能运行管理与控制系统i-OMC、流程工业过程模拟与设计平台APEX。作为首家中国企业独家承办国际过程工业自动化用户协会NAMUR中国年会,深度参与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ARC亚洲行业论坛等国际化高端重大市场活动,塑造专业化、高端化的用户口碑。通过校企合作、IP活动等战略营销塑造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多元化品牌定位,深度拓展媒体矩阵,强化宣传平台建设,升级公司中英文网站与新媒体平台,全方位提升公司社会地位与品牌形象。

  丰富的技术储备和持续自主研发能力是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但自动化控制系统、工业软件和仪器仪表等领域的关键技术也会随着流程工业向智能化转型升级而不断升级及迭代,为保持公司技术的先进性及产品优势,公司必须持续推进技术创新以及新产品开发,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市场需求。如果公司未来不能准确判断市场对技术和产品的新需求,或者未能及时掌握新的关键技术,将可能导致公司产品竞争力下降。

  公司研发方向为“面向流程工业的工业3.0+4.0”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软件、硬件开发皆需并行,具备较高的研发技术难度,环环相扣,公司如果无法及时推出满足客户及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或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将对公司的市场份额和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拥有的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由于核心技术人员流动、知识产权保护不佳等原因,导致公司知识产权受到侵害或泄密,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公司的技术优势,对公司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业务持续发展需要一批稳定的研发技术人才及管理人才等,并需要不断吸引高素质的研发、产品、销售及管理人才。尽管公司通过内部培养及外部引进等方式逐步打造了一批精干及稳定的核心人才团队,并通过实施股权激励、提供富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不断优化绩效考核体系、塑造企业文化、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等方式健全及完善人才管理体系,但仍有可能出现核心人才流失的风险,从而给公司技术研发及业务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在智能制造和工业自动化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公司的集散控制系统(DCS)市场份额连续多年领先,并且在市场中树立了可靠的品牌形象。但在工业自动化行业中,大型跨国企业厂商和本土企业厂商的集中度较大,且呈现进一步集中的趋势。公司面临着跨国厂商和本土厂商的双重竞争压力,跨国厂商资金雄厚、综合技术实力强劲。

  公司多年来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目前核心产品和解决方案已覆盖50多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在不同国家开展业务可能会涉及一系列特定风险,例如风险、金融风险、主权风险等,这都可能对公司在当地的经营造成不确定性影响。公司将时刻关注海外国家经济环境变化,加强对风险的预判,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保障业务目标的实现。

  制造业生产节奏正逐渐恢复,市场在回暖趋势中向好发展。然而,国内工业基础原材料持续存在价格上升压力,可能给公司的成本控制带来一些不确定影响。公司将密切关注原材料市场变化,一方面持续拓展多方原材料供给渠道,一方面确保及时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尽量规避和降低原材料采购波动带来的影响。

  受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解决方案项目投运周期较长的影响,公司发出商品金额较大。2020年末、2021年末和2022年末,公司发出商品账面价值分别为167,908.43万元、219,026.25万元和244,754.17万元,占资产总额的比重分别为20.43%、21.17%和18.74%。未来随着销售规模的扩张,发出商品金额可能进一步增加并持续处于较高水平,如果该等项目未能及时投运,一方面将占用公司较多的营运资金,使得公司流动性受到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公司管理和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压力,从而影响公司的业绩。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20〕8号)、《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做好2023年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集成电路企业或项目、软件企业清单制定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发改高技〔2023〕287号)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1年第10号》,公司享受重点软件企业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2022年度按应纳税所得额的10%计缴企业所得税。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软件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1〕100号)及财政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关于深化增值税改革有关政策的公告》(财税关〔2019〕39号),公司及子公司浙江中控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杭州阀信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中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软件产品销售收入先按13%的税率计缴,实际税负超3%部分经主管税务部门审核后实施即征即退政策。公司享受财税[2011]100号文件规定的增值税优惠。若未来公司所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出现不可预测的不利变化,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境外销售一般以美元结算。报告期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存在短期内大幅波动的情况。由于公司2022年海外业务收入持续增加且未来将持续拓展海外市场,以外汇结算的客户和销售金额将会增加,如果人民币出现短期内大幅升值,公司产品出口以及经营业绩可能受到不利影响,公司面临汇率变化对经营业绩带来波动的风险。

  下业周期波动的风险。公司主营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主要服务于化工、石化、电力等国民经济支柱行业,公司经营业绩与下业整体发展状况、景气程度密切相关,化工、石化、电力等行业受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影响比较大,若下业发展波动较大,或行业政策趋严,将给公司所处行业造成不利影响华体会体育(中国)hth·官方网站,进而可能影响公司未来业绩。

  全球经济增速减缓,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全球经济贸易复苏的力度和可持续性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伴随国际贸易往来的不断扩大,全球贸易摩擦也频频发生,鉴于工业自动化产业链涉及到全球分工合作,如果未来全球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可能造成产业链上下游交易成本增加,从而对公司经营造成不利影响。此外,公司多年来深耕海外市场,而地缘冲突加剧,特定国家、地区间的双边或多边关系紧张,也可能影响公司在当地的业务发展。面对不确定的宏观环境,公司将会依托自身优势,寻找并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密切关注宏观经济风险变化,积极调整发展策略。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62,385.65万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46.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9,792.92万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37.18%。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变得尤为重要,产业数字化转型正处在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制造企业实施智能制造的内在需求极大提升。企业既要加快实施数字化转型升级,也要满足日益严格的绿色低碳标准。以工业互联网、5G、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与传统产业加速融合发展,石化、化工、电力、冶金等重大产业也正朝着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方向升级,流程工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将是涵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方面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转型。国家“30-60”双碳战略坚定了我国走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流程工业领域碳排放在中国碳排放总量中占比超78%,其碳排放的控制是绿色低碳发展能否达成“30-60”目标的关键。在能源供给侧方面,将大幅降低煤炭能源占比,推动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提升能源产业链智能化水平;在能源需求侧方面,将推动能源高效配置和利用,以及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节能、清洁能源领域的创新融合。制造企业开始重视绿色制造技术和数字化技术融合发展,通过对工艺及设备的智能感知和控制、过程多目标优化、运营管理优化等,实现生产过程物料、能源等信息采集监控、智能分析和精细管理,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公司作为流程工业国内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引领者,依托智能运行管理与控制系统(i-OMC)、工厂操作系统+工业APP技术架构、流程工业过程模拟与设计平台APEX三大产品技术平台,全面助力工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同时也已深入布局自动化技术(AT)、信息技术(IT)、工艺技术(PT)、运营技术(OT)和设备技术(ET)等五大领域5T融合技术,帮助企业实现“安全生产、节能降耗、提质增效、绿色低碳”的主要发展目标。

  我国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能力,自主可控的科技创新是必然选择的路径。全球发展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地缘冲突激化升级,国际贸易、金融及技术流通等国际态势瞬息万变,我国产业正遭遇日益频繁的关键技术封锁危害,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的创新发展及自主可控也迫在眉睫。以自动化控制系统、工业软件、高端工业仪器仪表为主的关键产品技术正面临着严重的卡脖子问题,正日益成为影响我国制造业长期健康运行的现实安全隐患。国内的工业自动化企业只有实现了从硬件到软件的自主自立,全面掌握核心技术,才可以确保我国工业制造、重大基础设施等关键领域的安全、可控。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自主创新,持续的研发投入及研发平台建设,正领衔一批高素质的研发团队和技术生态合作伙伴逐步打破技术壁垒,不断积淀流程工业智能制造自主可控的核心关键技术。

  我国工业自动化企业众多,经营规模、经营效益呈现为“金字塔”状分布,极少量跨国公司和国内企业共同构成金字塔的上部,这些企业既是产品提供商,又可为客户提供综合性的整体解决方案。目前数家国外厂商依然占据着国内以大型项目、复杂项目为代表的高端市场主要份额,并提供具有更高附加值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同时国内顶尖供应商在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已实现突破,技术、服务综合能力明显增强,在高端市场逐渐站稳脚跟,正加快扩大市场份额。

  在流程工业智能制造市场中,霍尼韦尔、艾默生、西门子、施耐德等国际自动化企业凭借完善的产品体系、数十年的应用积累等优势,正顺势加快工业数字化技术布局,结合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应用,力图维护自身市场主导地位。自动化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仅是单一产品,更多是整体解决方案与生态体系平台建设能力。就流程工业自动化细分产品而言,自动化控制系统领域行业集中度较高,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均为国际自动化巨头企业,公司在集散控制系统(DCS)市场已长期处于国内龙头地位,同时在安全仪表系统(SIS)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仪器仪表领域行业集中度较低,从业企业较多,呈现高度竞争格局,除少数实力雄厚的大型跨国集团外,大部分企业的市场份额都处在较低水平;目前我国仪器仪表市场低端产品过剩,中高端产品仍严重依赖进口,未来中高端的智能化仪表发展空间较大。工业软件领域整体集中度较低,各类供应商凭借自身行业积累,在细分行业中占有一定市场份额,整体发展水平仍不系统、不全面;目前工业软件市场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国内头部企业将有望脱颖而出,未来市场集中度将加快提升。

  公司秉承“让工业更智能、让生活更轻松”的企业愿景与使命,以“客户成功、奋斗创新、敬业诚信、追求卓越”作为企业核心价值观,长期致力于满足流程工业的产业数字化需求。坚持创新驱动,以自动化控制系统为基础,重点发展数字化工业软件技术及产品,形成具有多行业特点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赋能用户提升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实现“安全生产、节能降耗、提高质量、降本增效、绿色环保”目标,成为国际领先的工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供应商,为客户与社会创造价值。

  公司将牢牢抓住国家“十四五规划”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高质量发展、节能减碳、数字中国等战略背景下流程工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机遇,依托新一代全流程智能运行管理与控制系统(i-OMC)、工厂操作系统+工业APP技术架构、流程工业过程模拟与设计平台(APEX)三大核心产品技术平台,推动公司从服务于工业3.0转型到服务于工业3.0+工业4.0,从自动化产品供应商转型为行业解决方案服务商的战略转型,构建公司长期战略护城河。2023年,公司在保持战略定力的基础上升级了十大关键任务,提出了以“135客户价值创新模式”为战略核心,以国际化业务、S级大客户、多元生态融合三大战略业务扩张为牵引,以数字化转型、投资并购、新兴商业机会三大战略能力提升为支撑并依托管理变革全面推进落地的新“十大关键任务”。

  截至2022年12月末,公司已累计建设完成5S自动化管家店150家,覆盖全国主流化工园区,公司将通过合伙制等方式加速推进5S店的建设和裂变,深度覆盖全国616家化工园区,提供贴近用户的工业领域端到端、门对门专业服务。公司将强化5S店的运营能力体系建设,提升店长的管理和运营能力,运用数字化技术,深挖客户的需求,做好客户画像。公司将进一步提升S2B工业数字化智能服务平台的供应链能力和运营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