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h·华体会体育3M中国总裁丁泓禹:我们将继续扎根中国、投资中国、服务中国作为一家全球性的多元化科技公司,其产品线涵盖工业与安全、电子与交通运输、医疗和消费品等领域。
1984年11月,3M在中国成立了3M中国有限公司,该公司成为在深圳经济特区外成立的中国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
自成立以来,3M中国始终秉承“扎根中国,服务中国”的本土化发展战略,积极致力于本土化研发和创新华体会体育,不断推出适应中国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并积极参与社会责任项目,助力可持续发展。
今年,恰逢3M中国成立四十周年,经过多年发展,3M中国已成为中国市场上不可或缺的力量,其产品和技术服务于医疗健康、汽车制造等多个行业。
3月28日,3M在上海发布了一年一度的3M科学现状洞察(SOSI)全球调研中国报告,活动期间,界面新闻专访了3M全球资深副总裁兼中国总裁丁泓禹,围绕3M在中国40年发展历程以及行业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界面新闻:40年前,3M进入中国,成为在经济特区之外成立的中国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如何评价3M中国这40年来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丁泓禹:谈到3M中国在过去40年的发展历程,不得不回溯到1984年,那是3M中国有限公司在中国注册成立的时刻。作为中国经济特区之外的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3M中国从一开始就紧密关注本土市场。
而随着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生产制造业企业开始蓬勃发展,3M的业务也逐步从基础建设扩展到生产制造领域。而3M自身,无论是在生产还是研发,都开始投入更多资源。
2006年,3M在中国建立了研发中心,专注于材料研发,为生产提供支持。同时,随着产业工人队伍的壮大,对生产环境的要求也逐渐提高。3M引入个人防护产品,致力于创造更友善、更安全、更可持续的生产环境。
此外,3M还在个人消费品领域和医疗领域进行了大量投入,满足了中产阶级不断提升生活品质的需求。
截至目前,3M已经在中国建立了9个生产基地、4个技术中心和1个研发中心,员工人数超过8000人。
丁泓禹:在过去40年里,3M中国在全球战略中的角色发生了显著的转变。最初,中国是3M的全球市场拓展地,但逐渐发展成为3M在海外最大的市场之一,全球四大研发中心之一,以及重要的生产基地。
从3M进入中国的第一天开始,就有一个一致性的战略规划——“扎根中国,服务中国”,有超过85%在中国生产的产品都服务于中国客户和消费者。
从浦东的第一个办公场所到漕河泾的第一家工厂,再到松江的第二家工厂、中国研发中心,3M的投入都围绕着这一战略。
去年,3M在合肥工厂投入了一条全新的电动汽车电池间隔热材料的生产线。该款材料在中国本土研发,全球首个投产。考虑到中国是全球电动车市场的领先者,这一投入与中国市场需求紧密契合。
3M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为中国的电动车市场做出了贡献,3M既是中国市场的贡献者,也是中国市场的受益者。
此外,中国市场更是3M全球创新网络的关键组成部分,通过不断加码中国的发展,3M加强了在华研发和生产能力。有不少中国本土的创新成果,通过在中国市场取得的成功,然后被推广至全球。
例如:针对中国市场开发的电动汽车电池封装的动力电池包箱盖密封胶,不仅成功服务国内客户,也受到了海外汽车客户的欢迎。
界面新闻: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之下,3M面临哪些挑战?3M中国是如何调整其业务战略以保持竞争力的?
丁泓禹: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形势下,全球化贸易的不确定性、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以及技术挑战都是3M所面对的主要挑战,但挑战往往伴随着机遇。
为了保持竞争力,3M坚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不断推动创新,提供优质服务,以满足中国市场的多元化需求。紧跟市场脉搏、适应和引领市场变化,是3M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中保持持续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关键。
3M不断投资,以加强与本地客户的协同创新,迅速响应中国日益升级的市场需求。通过加大国产化比重,提升供应链优势,3M进一步加速“研发-生产-测试”全链路的本土化进程,以更好地服务于本地客户。
举例来说,3M在上海金山工厂投用了一个结构胶测试实验中心,与同样位于金山工厂的结构胶产线形成合力,邀请客户共同进行应用层面的开发;此外,3M还设立了汽车材料科学学院,与国内几家汽车大厂合作,将先进材料应用于汽车领域。
丁泓禹:3M作为一家全球企业,销售与营销遍及全球70个国家和地区,其“扎根中国,服务中国”的本土化发展战略使其能够有效对接全球战略与本土市场需求。
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复杂的消费需求下,3M中国积极投入本土化的产品开发和创新。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和供应链管理,3M确保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同时,3M全球粘接应用体验中心、3M中国机器人研磨实验室以及全球首个汽车材料科学学院在中国的落户,为与客户共创提供了绝佳平台。
这些举措能够将产品性能与工艺更好地匹配起来,有效提高了新产品研发的效率,缩短了新产品开发的周期,推动行业的转型升级。
界面新闻: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双碳”战略目标,这一目标是否为企业带来了约束与挑战?3M是如何应对并转化为机遇的?
丁泓禹:随着中国“双碳”战略目标的加速落地,国内各行业的节能减碳工作进入全面加速期。而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技术创新与产品迭代提出了速度和质量的双重要求之外,还加上了绿色的新底色。生产力的进步已经逐步从提升产品质量、提升生产效率的维度转向低碳化、智能化生产的方向。
但在我看来,“双碳”目标对于3M而言更多的是一种机遇华体会体育。制造业结构变迁和生产能力的巨变为更广泛和深入的工业化做好了铺垫。材料科学在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短缺、帮助行业拥抱绿色转型等领域大有作为且大有可为。
早在1975年,3M便行业首创了3M污染防治投资项目。该项目执行至今,3M全球已累计减少288万吨污染排放,并节省了超过23亿美元的成本。
在3M污染防治项目的指引下,过去十年间3M已经在中国累计减少了16.8万吨污染排放,并节省了23.4万吨的用水量。
实现“双碳”目标需要政府、社会、企业、民众等多个层面的协同,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产业生态圈。
为此,3M致力于加强与本地客户的协同创新,并通过不断加大国产化比重、加码本土研发,提升我们的供应链优势,加快响应中国日益升级的市场需求,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和电池技术领域的投资,进一步支持了中国的绿色发展目标。
同时,作为引领科技创新的两大重点方向——数字化和可持续发展,将继续推动经济结构和产业模式的升级转型。
3M计划将数字技术与3M引以为傲的尖端材料科学结合起来,在数字化客户体验、数字化产品开发、数字化运营管理、以及构建数字化企业等方面持续进行投资。
界面新闻:在您看来,工业领域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3M目前在工厂数字化升级方面进展如何?
丁泓禹:随着智能制造、工业4.0等概念的兴起,工业领域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趋势将朝着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3M目前正在全力推进工厂的数字化和自动化升级,同时加快数字解决方案的材料和组件的设计与研发,以赋能本土消费者和客户,提高生产效率并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贡献新方案。
比如在自动化领域,3M凭借丰富的技术积累和创新经验,与行业领军企业携手合作,共同探索工业机器人等自动化技术的前沿应用。这不仅帮助我们的行业客户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诸多难题,还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界面新闻:中国市场的独特性在3M全球战略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您如何评价当前的中国市场?未来3M在中国有哪些长远目标和战略规划?
丁泓禹:中国市场的独特性体现在其庞大的市场规模、快速的经济发展,以及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上,为3M提供了丰富的机遇华体会体育,同时也带来了市场竞争、消费者需求多元化等挑战。
3M对2024年中国经济保持乐观态度,特别是中国对高质量发展和创新的不断承诺,以及“新质生产力”的强调,为3M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动力和投资机会。
3M高度重视在中国的长期发展,未来将继续深化“扎根中国,服务中国”的长期战略,加大在研发创新、可持续发展、智能制造等关键领域的投资,以更好地适应和引领市场需求的变化。
同时,3M将继续加强与中国合作伙伴的合作,共同推动产业升级和社会发展,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多创新、高质量的产品和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