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登录

注册账号 |  忘记密码

社交账号登录
华体会体育品茗科技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华体会体育品茗科技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202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稳健增长5.2%,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顺利达成,国民经济稳步回升,高质量发展步伐坚实。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亦取得了新的高质量发展成果,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但建筑业下业景气度低位震荡及资金情况等因素较大程度上拖累了建筑业总产值增长,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77%,增速同比继续下滑;建筑企业签订合同总额增速放缓,新签合同额出现负增长;房屋建筑施工面积同比继续减少;建筑业产值利润率连续五年下降,连续三年低于3%,多数建筑企业在市场拓展、垫资、回款等方面面临的压力继续上升。

  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公司紧密围绕三年战略规划,制定了“提质增效”、“精兵强将”经营方针,坚持稳中求进、降低经营风险,积极拥抱国、央企,围绕头部客户、优质客户开展工作,以提升经营质量为主线,加强成本、费用管控,强化人效提升,2023年度公司经营业绩稳中有升。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43,570.57万元,同比微增;其中建筑信息化软件业务营收21,791.74万元,智慧工地业务营收21,778.83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242.93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2023年,在房建行业景气度波动、基建投资增速回落的大背景下,政府投资项目呈现缩减趋势,但政府对于关键基础设施和和重点发展领域工程项目的支持依然坚定。公司智慧工地产品主要应用于大型公建项目,从产品角度,受行业波动影响相对较小;然而,行业下行导致建筑企业特别是民营建筑企业在业务拓展、资金等方面承受压力加大,面临出清风险,建筑行业整体经营风险加大。面对行业变化,公司更加重视经营风险管控,狠抓订单质量和回款工作,改善经营性净现金流,提升经营质量。报告期内,智慧工地业务营收出现一定下滑,但订单质量明显改善,回款大幅增加,经营质量提升工作成效显著。

  在智慧工地企业级业务领域,公司继续全力推进施工企业数字化转型,帮助客户构建“平台+生态”的多层级项目管理数智化能力。

  在客户方面,经过数年的精心耕耘,公司与众多企业级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报告期内,新签企业级合同中近一半为老客户订单,展示了客户对公司的高度认可。在产品端,公司持续产品创新升级,数智施工平台技术基座APaaS平台不断迭代优化,新增了适配EPC类项目多方协同管理场景;基于APaaS平台对多业态业务的支撑能力的增强,公司在基建、能源领域形成了企业级数智化解决方案,报告期内与中铁、中电建相关公司达成企业级合作,进一步丰富企业级平台业务场景,助力建筑企业数智化转型。

  在智慧工地项目级业务领域,公司在攻坚传统房建大项目的同时,积极拓展基建项目并在新能源领域实现新突破。

  公司基建业务重点打造公路、铁路工程系统解决方案,发布了“阳光隧道、数字道路、智慧梁场、数字拌合站”四大场景整体解决方案,产品落地应用于大理至临沧高速公路项目、楚雄东南绕城高速项目、雄忻高铁、汾湖站交通枢纽配套工程等大型基建项目。公司新能源业务逐步形成新能源项目数智化管理解决方案,产品落地于广东廉江核电站项目、惠州太平岭核电项目等施工难度大安全标准高的核电项目及若羌热电联产项目、江苏国信002608)沙洲电厂项目等热电项目。年度内,基建及新能源项目产值近5000万元,同比快速增长。

  此外,鉴于近几年智慧工地业务高速增长带来的应收账规模不断扩大,为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公司以抓经营质量为主线,加强订单质量管控,强化与头部客户、优质客户的良性合作,提高订单毛利率、回款等的标准,取得了良好成效。2023年,智慧工地业务毛利率同比回升约两个百分点;新签订单回款情况得到改善,同时公司大力加强历史应收账款回收力度,报告期内公司智慧工地业务回款同比大幅增长超30%;期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微增,对比同期基本持平,快速增长的态势得以有效遏制,经营质量向好。

  2023年,在当前建筑行业整体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公司建筑信息化软件业务“聚焦专业应用、提升服务质量”,从产品、服务出发,为客户提供企业级整体解决方案,在巩固浙江省内优势地位的同时,积极开拓省外市场,报告期内,浙江省内业务保持增长,浙江省外营收同比增长超35%。

  2023年,面对行业调整与挑战,造价业务围绕“运营效率提升”积极行动并取得良好成效。浙江省内,造价业务营收同比基本持平。公司面向大客户开展“茗企服务合作计划”,已经与全省300多家造价咨询企业达成合作,从产品销售转变为以用户为导向、为客户提供企业整体解决方案,提高客户粘性和忠诚度,保障后续业务稳定增长。同时,公司在原有服务于政府监管部门的智慧住建业务基础上,拓展公共资源交易业务,通过数智交易、数智监管、数智服务三大维度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的公共资源交易解决方案,提升公司产品在招投标环节的渗透力和竞争力。浙江省外,造价业务实现大幅增长。公司产品不断迭代和创新,逐步获得市场认可,同时公司抓住行业下行背景下客户更加注重信息化成本及投入产出比的市场机遇,通过和行业主管单位紧密合作、与上游企业达成集采团购等方式积极开拓市场,帮助客户实现降本增效,也为公司后续省外市场拓展积累了经验。

  2023年底公司基于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方舟图形平台开发的新版算量软件“品茗茗算BIM土建钢筋计量软件”完成了客户公测并正式发布,产品性能大幅提升,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有望为公司造价业务打开增长空间。

  公司密切跟踪建筑央企数字化转型升级动向,针对建筑央企数字化转型底层数据对BIM相关技术的需求,提供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并已和中建、中铁等局级单位达成了平台定制合作,提升了BIM落地应用价值。报告期内,公司HiBIM软件电缆模块、机电预制模块与中建下属公司等客户达成深度定制合作,进一步加深了HiBIM机电专业落地优势,HiBIM软件市场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2023年,为提高施工软件正版化率,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产品市场份额,持续增强大客户粘性,公司围绕央、国企等大客户主推企业级管理平台业务,在传统单机软件基础上研发推出企业级产品品茗安全计算软件企业版、品茗施工方案管理平台、品茗云资料管理平台等,并和中建、中冶相关公司及多家地方国企达成合作,企业级产品已成为施工软件业务新的增长点。同时公司积极探索与企业级客户长期合作模式的创新,目前与多家企业以订阅模式达成合作。

  施工软件企业级管理平台以“端+云”技术路径为基础,可帮助施工企业实现岗位级应用和公司级管理同步,贴合业务实际需求,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切实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契合施工软件的智能化、集成化、数字化发展方向。

  公司始终坚持自主研发,坚持创新驱动,紧跟产业技术发展方向,持续研发投入,加速研发成果转化。2023年,公司新增获得7项专利权和47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拥有50项专利和286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另有44项发明专利已经入实质审查阶段,展现了公司的研发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加强基础研发投入,对通用关键技术进行专项研发和技术复用,增强研发效率;加大面向施工企业数字化转型关键产品的研发力度,提高公司产品竞争力。在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研发上取得如下进展:

  报告期内,为满足新版算量软件的应用需求,公司着重对BIM三维基础图形平台进行性能提升及创新功能的研发,主要成果包括:(1)整体运行速度提升20%,对软件内存进行优化,整体内存消耗减少10%。(2)图纸加载能力和内存优化,可支持图纸参照、布局设置、第三方自定义实体显示,图纸加载内存消耗减少30%,加载速度提升50%。(3)结合CAD识别技术,研发了整栋识别技术,实现土建全自动翻模,进一步提升了翻模效率。

  基于BIM三维基础图形平台等基础技术的突破,公司对新版算量软件“品茗茗算BIM土建钢筋计量软件”进行了全面迭代升级,新增重叠构件高亮提示、房间依托柱封闭、有梁板处理、约束边缘构件、阶梯砖胎膜、下挂梁设置、土方的多阶放坡、多屏建模等207项新功能和业务处理方式,进一步满足用户高效建模需求;同时持续提升软件操作界面智能化程度与友好性,简化学习曲线,降低用户学习成本,提高用户体验。

  新版算量软件自内测、公测到正式发版上市以来,在产品功能全面性、规则专业性、性能优越性、操作便捷性等方面均得到市场高度肯定。在2023年公司“寻找量仔”活动中,对千余名参与用户的产品使用体验报告进行深度分析,整体用户满意度高达90%以上。为进一步优化产品性能,公司持续跟踪超万名用户的实时使用反馈,收集分析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需求和痛点,旨在为客户提供更加完善、高效、便捷的软件体验。

  APaaS平台是为企业级用户提供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的技术基座,2023年,基于一批央企局级单位对产品的深度应用需求,公司进一步增强了技术和业务场景的融合,平台在功能层面、适配层面、交付效率以及交付质量上取得较大进展:(1)物联网平台进一步提升设备接入效率和设备的管理能力。完善了物模型定义、设备直连协议、自定义API三个功能体系,能够快速实现新增设备快速定义、接入、查询以及自主接入。(2)低代码平台进一步增强了复杂流程和表单类业务的适配效率。新增了自定义报表、自动化、流程优化等功能板块,可以快速实现报表自定义,流程用户可配置,提高软件功能配置效率以及用户可操作性。(3)数据分析能力上,增强了数据的分析能力和可视化配置能力。大屏看板设计器新增后台管理、在线编辑器功能,支持大屏组件、资源、模板等动态管理,支持线上开发组件和面板,增加了大屏看板设计器用户群体,完善了用户生态体系,降低了实施成本。(4)对大型央企复杂组织结构下的项目管理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支撑能力。结合实际使用需求,满足更多使用场景,企业项目组织管理(PBS)权限管理进行升级,增加分级管控。

  报告期内,APaaS平台完成了公司重点产品的接入,助力工具端软件上云、数据资产管理、生态应用的发展。同时,APaaS平台为新能源、基建、房建等多业态的客户提供了行业开放平台,帮助客户实现快速构建专业化应用。

  基于APaaS平台对多业态业务的支撑能力的增强,报告期内,公司研发了新能源工程建设行业企业级解决方案,围绕新能源项目的分级管控组织架构体系、多方线上协同人员管理等管理诉求,依托低代码平台的HSE安全管理体系以及物联网平台物模型新能源光伏和风电设备的数据接入等,推出新能源项目管理数智化平台,助力行业数智化转型升级。此外,公司持续优化APaaS平台组件体系,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实现全过程质量管理,并与资料软件无缝对接,质量验收编审一体化,提升了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水平。

  公司在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领域积极探索与施工行业的融合创新,成立了技术预研团队,并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在AI技术机器视觉领域,公司持续深入研究,报告期内对AI全景高点巡检机器人进行迭代优化。在算法应用层面,新增针对工程进度(钢筋绑扎,浇筑混凝土等)、施工安全(作业面,基坑华体会体育,高处作业等)以及工效等关键场景的识别任务,丰富了识别场景,进一步精准掌握工程进度和安全隐患;在产品交互层面,针对一键触达、遥感控制、矩形定位等交互进行系列优化,提升了客户使用体验;新增围绕进度、安全分析、工效分析、机械统计等统计报表,为客户提供更精准、清晰的数据推送,提升产品使用价值。

  2023年,公司继续加大塔机行业现场应用的技术研究,重点进行了塔机无线自组网技术、一键标定技术、高精度定位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从安装和调试、应用维护等方面不断突破创新,将一键标定技术成功落地到各大塔吊生产厂商,实现快速、准确地对塔机进行标定和校准,率先实现了群塔的自组网技术,解决塔机出厂和现场应用标定、调试复杂的难题,提升塔机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其次,对GNSS高精度定位技术展开应用研究,解决了施工现场流动设备的厘米级定位问题,实现了流动设备的位置和航向检测,为解决施工现场多机种、流动设备混合防碰撞这一施工难题奠定了技术基础。公司持续在工程机械防碰撞领域的相关技术、算法、底层平台技术上研发创新,行业领先地位更趋稳固。

  基于公司在机械施工安全领域的技术先进性和市场优势地位,公司已成功和国内建筑起重机械行业的头部厂商如中联重科000157)、徐州建机、陕西建机等达成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产品市占率进一步提升。

  2023年,公司落地并持续优化增量绩效体系、IPD研发管理体系和LTC项目管理体系,以经营为核心,提升公司整体管理水平;继续推进全面预算管理、精细化管理,对费用包进行实时监测及滚动预测,强化经营全过程管理。

  2023年,公司继续强化人效管理,打造精兵强将人才计划。公司结合业务发展实际需要,侧重于高层次人才引进,促进公司业务解决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加强任职资格体系建设,提升人岗匹配性,实行优胜劣汰。截至2023年12月底,公司总人数1185人,对比期初下降151人,其中营销相关人员538人,研发技术人员512人,均有小幅调整。公司持续优化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提升组织能力,为公司未来长期稳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公司和中国建筑业协会、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及各省、市级建筑业协会等行业协会密切合作,共同促进行业发展。报告期内,公司为全国26个省区市10余万名从业人员开展1600余场专业培训、行业交流,组织参与百余场国家、省、市级观摩活动,举办系列工程造价技能大赛,覆盖浙江、安徽、河南等20多个省区市,多举措促进行业交流与合作,推广行业数字化转型理念,同时提升公司品牌影响力。

  报告期内,公司“品茗AI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入选中国信通院“铸基计划”高质量数字化转型产品及服务全景图(2023),公司作为“多模态三维人脸防伪识别设备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参与单位获评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另外公司获授“2023年浙江省服务业领军企业”、“2023浙江省软件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创新型)”等殊荣,彰显公司硬科技实力。

  公司是聚焦于施工阶段的“数字建造”应用化技术及产品提供商。公司立足于建筑行业、面向“数字建造”的对象和过程,提供自施工准备阶段至竣工验收阶段的应用化技术、产品及解决方案,满足各方在成本、安全、质量、进度、信息管控等方面的信息化需求。

  数字建造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数字链驱动工程项目设计、施工、运维一体化,有利于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在工程建造领域的深度融合,推动生产方式向集成化、精细化、技术密集型转变,是实现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作为数字建造的实践企业,公司将物联网、云平台、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垂直应用分为面向建造对象本体和面向建造过程管控两大类,经过多年研发及技术迭代,公司在BIM算法引擎技术、塔机安全辅助技术和数字建造技术中台体系等核心技术上获得突破,实现了技术的商业化运用,形成了建筑信息化软件及智慧工地产品两大类产品。同时,公司先后参与了多项国家、行业和地方建筑技术规范、标准的制定,形成了较好的建筑行业信息化专业技术研究能力。公司致力于技术与行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数字建造产品场景化应用的落地,为建筑行业转型升级赋能,推动建筑行业向工业化、智能化、智慧化方向发展。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自主研发和创新,掌握了跨建筑行业及信息技术行业的众多核心技术,截至报告期末,累计拥有50项专利权和286项软件著作权。公司先后被认定为软件企业、高新技术企业,2017年起进入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名单,并在随后的年度持续被认定。

  经过多年的发展运营,公司已经形成稳定的盈利模式,主要通过销售自主研发、生产的施工阶段“数字建造”应用化技术及产品的方式获得收益。

  客户通过采购公司的软、硬件产品或部署产品组合方案,实现决策阶段、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预算、深化设计,施工阶段的虚拟建造、项目现场监控、安全管理、进程管理、档案制作存储、成本跟踪等岗位级、项目级的建筑信息化应用。

  1)招投标:招投标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两种方式,采购人通过发布招标公告的方式邀请不特定或符合特定资质要求的供应商参加投标,投标人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编制投标文件,响应招标、参加投标竞争,采购人通过某种事先确定的标准,从所有投标供应商中择优评选出中标供应商的方式。

  2)询价:采购人向有关供应商发出询价单让其报价,在报价基础上进行比较并确定最优供应商的一种采购方式。

  3)商务谈判:购销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进行谈判,最终协商确定是否签订合同及合同内容的方式。公司以线下销售、专业化推广为销售模式,通过主动联系、拜访的方式不断开拓新的客户。

  除上述获取订单方式外,公司根据院校采购要求,存在个别通过单一来源采购、竞争性磋商方式获取的订单。

  公司产品应用于建筑行业众多参与方的岗位级应用及项目现场,客户数量众多、遍布全国多个省市。公司现阶段以标准化产品为主,但产品专业性较强,软件类产品的应用需要一定的培训及持续的软件更新迭代,而智慧工地产品则需要安装调试。因此根据行业特性及产品特点,公司大部分产品采取直销模式,辅以少部分经销商买断式销售。公司以直接销售保持与客户近距离的接触与及时反馈的同时,通过经销商的布局向更多的省份、地区进行有益的销售开拓。

  公司以标准产品的单独或组合销售为主,报告期内也存在少量定制化开发收入、售后服务及培训收入、个别产品的年度服务费收入。各产品的具体收费模式与产品销售收入的来源相匹配。

  公司建筑信息化软件以自主开发为主,研究开发费用均记入当期损益,相关采购以授权介质密码锁及其配件为主。

  公司智慧工地产品系软硬件集成产品,涉及物料采购,但产品附加值主要体现于嵌入式软件中。公司采购的物料主要有人脸识别终端、视频监控设备、扬尘监控设备、电脑、拼接屏、电子元器件等。

  公司智慧工地产品以标准化产品为主,研发定型过程中即形成相对固定的原材料投入清单。产品生产周期较短,公司以销定产,维持相对较低水平的原材料库存,每月根据产品销售预期对原材料需求提出预期,采购部门结合存货情况提出原材料采购需求,并报送财务部门审批,审批通过后由采购部门向合格供应商进行采购。品控测试员和仓库管理员根据到货进行采购物资的清点、验收和入库工作。

  公司建筑信息化软件不涉及生产过程,智慧工地产品系公司自主研发、自行设计、自行生产,以销定产,产品生产周期短。塔机监控、升降机监控、吊钩监控等设备以西安丰树子公司生产为主,在西安拥有生产装配基地,承担主要生产任务,生产过程主要包括软件烧录、装配和测试三大部分,产品经品控测试合格后进入成品库存;其他智慧工地产品在软件嵌入后于客户项目现场直接安装调试,经客户验收后出具安装确认单。

  公司依据《研发管理制度》及配套管理文件进行产品和技术研发管理,公司采取以自主研发为主、产学研为辅的研发策略。为了保证持续推出技术领先、符合市场需求、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创新产品,公司采用产品线研发团队的模式组织研发过程:产品线研发团队由产品经理和研发测试人员共同组成,产品经理负责需求信息收集和产品定义,研发人员负责需求细化和技术分析,共同讨论决策并形成最终的产品规划,之后由软件研发人员进行研发,由产品经理和测试人员进行产品测试和需求验收工作并最终交付。

  公司致力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建筑行业的融合,主营施工阶段“数字建造”应用化技术及产品。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4754-2017),公司隶属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软件开发”(行业代码:I651)。按照产品的功能及用途,公司所处细分行业为“建筑信息化行业”。

  建筑信息化依托于整个建筑行业,我国建筑行业体量巨大且保持着良好的增长态势,因此,建筑信息化行业市场容量庞大,发展前景广阔。同时,建筑信息化行业是软件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建造技术相互交叉的专业领域,技术领域覆盖建筑行业全生命周期,对交叉学科的知识与经验积累、各类技术发展融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行业技术门槛、研发经验壁垒较高。

  根据麦肯锡发布的《Imaginingconstruction’sdigitafuture》研究报告显示,从全球各行业对比来看,建筑行业信息化投入非常低,仅高于农业,在所有行业中排名倒数第二。可见即使发达国家十倍于中国的建筑行业信息化投入的水平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全球建筑行业信息化均存在较大成长空间。

  建筑行业信息化涉及建筑设计、施工技术、图形技术、数据传输技术、机械智能化、软件工程等多方面专业技术,是多门类跨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具有一定的技术门槛。

  建筑行业信息化产品以自主研发软件为核心,属于技术密集型产品,具有技术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迅速的特点,并且产品研发应用需要建筑施工领域、计量造价领域、软件研发领域的交叉学科知识与经验的积累。随着建筑业、软件业的发展与新技术的不断融合,用户对产品实用性、完善程度和技术先进程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形成了该行业较高的技术壁垒。

  对建筑信息化行业而言,需要对建筑行业产业链上企业的核心业务及工程施工业务全过程、甚至是施工技术有深刻的理解并具备数字化解读的能力。同时,需要对国家住建部、各地建设、监管部门的规则体系具有较长时间的积累和准确理解华体会体育。因此,作为建筑信息化产品提供商,其核心竞争力还在于对行业、项目知识经验的积累。

  我国建筑信息化起步较晚,以应用为起步,在基础软件方面基础相对薄弱,主要依赖于国外厂商的基础软件研发环境,行业内主要国内企业的产品集中于应用软件、管理平台软件、智慧工地领域。公司在施工软件和智慧工地领域,是最早进入相关细分市场的企业之一。公司作为行业内少数几家对建筑行业产业链覆盖较齐全,并具备持续研发和市场开拓能力的企业,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公司先后被认定为软件企业、高新技术企业,2017年起进入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名单,并在随后的年度持续被认定,是国内建筑信息化细分领域中少数具备该认定资质的企业。公司已在建筑信息化领域深耕多年,产品种类众多,版本迭代更新迅速,对市场需求契合度高,市场口碑较好。随着公司持续深入的研发和产品的不断升级,产品性能将进一步提升,产品类型和客户群体将进一步扩充,公司市场地位也处于持续提升中。

  (1)BIM在建筑行业的应用处于快速发展期,建筑行业的数据资产重要性逐渐显现,降本增效效用与自身应用发展并举,市场前景广阔

  自2011年住建部第一次将BIM纳入信息化标准建设的重要内容,BIM已成为建筑业重点推广的信息技术,住建部、国家发改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办公厅陆续出台BIM相关的政策、标准和扶持政策。

  《“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强调,加快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工程全寿命期的集成应用,健全数据交互和安全标准,强化设计、生产、施工各环节数字化协同,推动工程建设全过程数字化成果交付和应用;《“十四五”住房和城乡建设信息化规划》提出,以新技术赋能“新城建”,以“新城建”对接“新基建”,深化BIM、CIM技术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全面应用,构建大数据慧治、大系统共治、大服务惠民的数字住建体系,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信息化取得跨越式发展;《“十四五”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加快推进BIM正向协同设计,推进工程项目设计方案BIM交付,逐步推广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项目数字化资产管理和智慧化运维服务。

  推进BIM应用已经成为政府、行业和企业的共识,预计未来BIM标准制定的不断完善会加快我国BIM技术的迅猛发展,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据共享和信息化管理,打破传统建筑业上下游界限,实现产业链信息共享。BIM在国内施工企业的应用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中国市场正在开始体验BIM带来的效益,包括降低成本、提高交付效率、增加可持续性等,未来BIM的应用发展潜力巨大。

  (2)智慧工地场景化、平台化、数字化、智能化是新技术与传统行业相融合的必然路径,是提高现场管理效能、提高项目盈利能力、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智慧工地仍处于发展前期,发展策略、标准体系、实施路径等尚需深入研究,数据价值尚未得到充分挖掘。智慧工地不是信息技术和设备的堆积,应务实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IoT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智慧工地技术与施工技术深度融合与集成,增强施工技术和管理人员的感知能力。强化数据管理,将施工现场的各类数据进行统一采集、整合,深入数据挖掘,建立量化数据模型、业务模型,实现数据和业务融合,提高数据驱动业务管理能力,提高工程建造整体效率,推进工程建造数字化改革。

  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全方位、全链条数字化转型,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立足于建筑业,紧扣国家发展战略和行业战略方向,聚焦智能建造,充分应用BIM、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IoT等信息技术与机器人等相关装备,通过人机交互、感知、决策、执行和反馈,提高工程建造的生产力和效率,解放人力,从体力替代逐步发展到脑力增强,提高人的创造力和科学决策能力,是产业必然的发展趋势。

  公司面向需求进行应用化研发的过程中,逐步将众多科技手段引入、融合到本行业的解决方案中,结合建筑行业的专业性和建设应用场景,通过技术创新、应用创新、产品创新逐步形成了与行业深度结合的核心技术体系。基于长期的自主研发和创新,公司掌握了跨建筑行业及软件行业的众多核心技术,并应用在各主要产品的设计当中,实现了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获得5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外观设计专利和47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拥有20项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外观设计专利和286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至本报告日,另有44项发明专利已进入实质审查阶段。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总额为12,240.11万元,同比下降22.30%,减少3,513.02万元,其中研发人员薪酬同比减少2,791.18万元,主要为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打造研发队伍“精兵强将”计划,优化研发团队结构,强化降本增效。报告期内公司研发人员月平均人数为559人,相比上年同期的653人,同比下降14.40%。

  公司自成立以来,专注于建筑业信息化软硬件产品的开发和销售。产品累计服务了数万家客户、直接应用于数千个施工项目现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在解决行业客户实际需求以及实施效果方面,公司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研发和产品服务经验。

  (1)公司致力于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建筑行业的融合,立足于我国建筑信息化行业低渗透率的现状,以岗位级产品为突破点,符合行业技术趋势、符合国家政策指引方向

  公司在建筑信息化行业渊源深厚,研发一直立足于解决实际应用中的痛点,并通过汇点成面、自下而上的产品策略,从岗位级使用的常态化逐步转化为整体解决方案的实施,这一推进方式符合中国建筑行业现有的信息化现状,有利于提高行业信息化渗透率。

  公司所拥有的包括“BIM算法引擎技术”在内的核心技术中,其中3项偏底层核心技术系公司取得了关键算法的技术创新,偏应用化核心技术系基于行业内的通用技术或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公司持续的垂直化应用开发、不断迭代和优化,获得了更好的性能指标或是应用效果。公司自主研发形成的多层次的技术架构及产品形态,立足于我国建筑信息化行业低渗透率的现状,以岗位级产品为突破点,符合行业技术趋势、符合国家政策指引方向。

  公司面向行业现状及目标客户需求开展研究工作,依托于自主研发建立的多层次技术体系,技术成果转化率高,技术产业化进程较快:

  在BIM应用技术领域,与业内同行相比,从功能覆盖广度来看,公司是国内少数能提供施工阶段完整BIM工具链的企业;从业务结合深度来看,基于长期行业经验的积累,公司在BIM各专业应用算法上更具实用性和效率,契合实际环境,产品专业性能更具优势。

  ①数字建造中台是智慧工地平台的业务底层,由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组成。通过中台技术在数据管理方面更好的收发与处理基于BIM的相关数据、AIoT终端设备生成的大量数据以及第三方集成数据,形成数据集成能力、数据管理能力和数据应用能力,进而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为施工企业形成数据资产的能力。在业务管理方面,施工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各企业在业务功能层面存在一定的差异,采用中台技术对核心功能进行封装,并支持业务扩展可伸缩性,可解决施工企业业务定制的灵活性,提升产品业务匹配度、降低定制成本、提高交付效率。以基于数字建造中台技术体系的APaaS平台为基础研发的面向企业需求的“数智施工平台”,包括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管理、劳务管理及企业在建项目数智化指挥系统等应用,形成了企业项目一体化数智管控的整体解决方案能力。

  公司“数字建造技术中台”已成功应用于智慧工地云平台、CCBIM项目协同平台及智慧城建平台等产品。行业可比公司中,仅部分公司发布过完整的平台技术及较为丰富的应用功能,公司在该技术领域的布局与行业龙头接近,较其他同行企业有技术先发优势和产品化优势。

  ②塔机安全辅助技术系公司专有技术,在行业内具有领先地位。该技术结合了智能终端、通讯、IoT等多种基础技术进行的技术创新,解决施工现场的塔机重大危险源的监控、预警、紧急处置和安全辅助等需求,是智慧工地岗位信息化产品的典型代表。行业可比公司中,虽然有其他公司发布了该功能产品,但目前经公开资料查询,仅公司具有该类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并具备硬件生产能力,该技术在行业内具有领先地位。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取得发明20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外观设计专利12项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86项;已申请进入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核阶段的发明专利共44项。上述在审专利主要覆盖公司的BIM三维空间计算技术、视觉AI识别、云平台技术中台体系等技术领域,形成了在底层算法、数据中台、应用化研发、信息传输等多个层次的技术储备,未来可以持续充实、升级现有技术体系,体现了公司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先进性及持续创新能力。

  公司对人才的培养一直投入较多的资源,注重通过对项目进行周期性的总结及互传技术经验,给予员工更多锻炼机会,提高公司员工应对、解决问题的能力。公司注重通过多种形式的专项培训快速提高员工的技术设计、技术开发水平。

  公司一贯重视软件及智慧工地产品的质量,视质量为公司发展的生命。公司建立了较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研发过程的完善、运行稳定、品质可靠,为公司建立了市场荣誉和良好的口碑。公司已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持续优化,历年均通过年审,获得了第三方专业机构的认可。公司建立了以《项目开发管理制度》为基础的产品设计、开发、测试及运维管理体系,通过CMMI-3级认证,产品开发管理规范。

  软件开发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公司产品技术开发所依赖的操作系统、开发工具等更新换代速度快。企业需要随时判断行业发展方向,预测技术发展趋势,并根据判断及预测的结果不断调整相应的研发和创新,然后将研发和创新成果转换为成熟产品推向市场,才能够使自身的产品贴合市场需求,并保持持续的竞争力和领先优势。

  如果公司未来不能对技术、产品和市场的发展趋势做出正确判断,对行业关键技术的发展方向不能及时掌握,致使公司在新技术的研发方向、重要产品的方案制定等方面不能及时做出准确决策,则公司技术创新及新产品开发将存在失败的风险;同时,技术创新及新产品开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员,通过不断尝试才可能成功,在开发过程中存在关键技术未能突破或者产品具体性能、指标、开发进度无法达到预期而研发失败的风险;此外,公司也存在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成功后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或者未达到预期经济效益的风险。

  公司作为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高科技企业,大部分产品为自主研发,主营产品科技含量高,在核心技术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取得50项专利权、286项软件著作权,构成主营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公司持续保持市场竞争优势,核心技术人员的稳定及核心技术的保密对公司的发展尤为重要。

  公司已建立的保密制度和激励措施并不能彻底消除本公司所面临的技术泄密风险,而且在新技术开发过程中,客观上也存在因核心技术人才流失而造成的技术泄密风险。

  公司建筑信息化软件中的算量软件、模架设计软件、施工策划软件以及实现综合应用的HiBIM软件是基于二维、三维图形基础软件的应用化产品,其研发所使用的图形平台均来源于美国Autodesk公司,对该公司的AutoCAD、Revit两款产品的建模功能存在依赖。

  目前,国内厂商已具备二维图形平台的供应能力,随着与国内供应商合作的深入,基于二维图形平台AutoCAD开发的软件产品及基于AutoCAD开发的BIM类产品,可通过国内平台进行研发及使用环境的转换,但完全基于BIM三维平台Revit平台开发的HiBIM软件在短期内较难实现替代。目前国内缺乏研发成熟、广泛使用的BIM三维图形平台建模软件,同行业企业中虽已开始进行相关领域的研发投入,但短期内暂无全面掌握三维图形平台技术的企业。

  从客户使用角度来看,虽然基于不同平台的产品可以做到较好的兼容性和一致的用户体验,但客户需进行国产基础软件版权的购买,增加使用成本。

  Autodesk公司的软件产品按《出口管理条例》所示,属于大众市场软件(MassMarketSoftware),在特定的国家或实体销售或转移无需事先取得许可证。但如未来国际贸易政策(如中美贸易政策)、国际关系等发生不利变化,导致该类产品或该公司产品进入管制清单,公司未来可能无法取得研发授权,将无法对基于Autodesk平台的产品进行持续研发,可能造成HiBIM产品的研发停滞、可能形成使用Autodesk平台客户的流失华体会体育,对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我国建筑行业信息化渗透率相对较低,相关产品正处于从岗位级使用的常态化向项目级、企业级整体解决方案推进的阶段,鉴于建筑行业信息化业务与工程项目结合紧密,其受建筑行业的影响,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地域性。

  近年来,公司努力拓展浙江省外的市场,但由于市场开拓是一个长期过程,目前浙江地区营收总额占比在40%左右,若浙江地区市场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可能对公司业绩带来不利影响。

  作为主营施工阶段“数字建造”应用化技术及产品的科技型企业,公司及子公司在报告期内享受多种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税收政策优惠。如果未来国家及地方政府税收优惠政策出现不可预测调整,公司经营情况发生变化导致不再符合重软标准,或者由于其他原因导致公司不能继续享受上述税收优惠,公司整体税负水平将提高,对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经营情况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虽然募集资金投向均是公司专注多年的主业,对募集资金投向经过科学、缜密的可行性论证,但受技术开发的不确定性、技术替代、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市场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上述项目仍然存在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若遇到不可抗力因素,募投项目不能如期完成或不能正常运行,将影响公司的盈利水平。

  与此同时,募投项目的执行带来了大量的新增设备投入、办公场所增加、人员储备式招聘及研发费用的集中投入,但作为产品型企业,公司销售增长需逐步释放,效益产出是滞后于投资速度的,并且募投项目的投入产出的时间错位仍将在一定周期内存在,因上述投入形成的研发费用、折旧与摊销费用及其他费用大幅增加而导致业绩下降的风险。但随着产品的逐步成熟稳定、市场开拓的成果展现,上述错位将逐渐纠正。

  公司应用于数字建造领域的产品目前可以分为建筑信息化软件和智慧工地产品两大类,该行业具有市场技术壁垒相对较高、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特点,如果未来出现竞争者持续进入、原有竞争对手加大市场开发力度、下游市场规模增速放缓,将导致竞争加剧,进而影响行业整体毛利率,从而导致公司毛利率存在下降的风险。此外,目前公司智慧工地系列产品的成本结构中原材料成本占比较高,若未来原材料价格因上游供货商集中度提升等原因出现上涨,将导致公司综合毛利率存在下降的风险。

  公司一贯重视应收账款的回收并制定了严格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但是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应收账款余额相应增长,较大金额的应收账款将影响公司的资金周转速度,给公司的营运资金带来一定压力。未来如果公司欠款客户的资信状况发生变化或公司收款措施不力,将存在部分货款不能及时回收的风险,进而影响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入,会对公司资产质量和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公司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风险相应增加。

  鉴于前几年业务高速增长带来了应收账规模不断扩大,为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公司加强订单质量管控,强化与头部客户、优质客户的良性合作,提高订单毛利率、回款等的标准,取得了良好成效。同时公司大力加强长账龄应收账款回收力度,报告期内公司回款大幅增加,公司应收账款快速增长的态势得以有效遏制。

  公司所处行业的下游为建筑业,下游客户主要为工程建设领域的业主、设计、咨询、施工、监理、审计、行业监管机构等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其中,施工类客户以中建系统、中冶系统、地方建工系统的特、一级建筑资质企业为主,上述客户主要从事房屋建筑、市政公用等类别工程的施工、总承包和项目管理。报告期内,上述客户购买公司产品直接应用于各施工项目,项目类型较多,以公共建筑项目为主。如果国家对下业的政策改变或再次遭受不可抗力影响,导致下业开工不足、投资收缩、景气度下降,将直接影响本行业下游的需求,进而影响公司业务。

  公司所处行业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以及产业政策有着密切联系,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变化或产业政策导向的调整,将可能导致下游市场产生波动性,从而对公司未来经营产生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570.57万元,同比微增;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242.93万元,利润实现扭亏为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62.76万元,亏损同比收窄。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体量巨大且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建筑行业信息化市场容量庞大,发展前景广阔。目前行业信息化应用和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离具备数字化、智能化管理能力存在很大差距。基于行业信息化应用和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现状,建筑企业对数字化转型存在迫切需求。数字化转型成功的标准包括(一)改造传统生产方式,由手工化为主向机械化、自动化、工业化转变;(二)改造传统管理方式,由粗放化向精细化转变,由经验驱动向数字驱动转变;(三)实现全生命期、全产业链应用,由物理交付向数字化交付转变,带动各供应商、专业承包商等共同参与。实现数字化转型目标,需融合物联网、人工智能、5G移动通信、大数据、云计算、智能设备等现代信息技术并与传统建筑技术结合,以提高施工、管理、经营效率。建筑信息化发展是大势所趋,是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实现由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向技术密集型生产方式转变的必经之路,是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当前,数字化转型已经是行业发展共识。《“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要初步形成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体系框架,建筑市场运行机制更加完善,工程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健全,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建造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加速建筑业由大向强转变。住建部接连发布《“十四五”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关于公布智能建造试点城市的通知》《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文,旨在推动完善智能建造政策体系,加强智能建造核心技术研发,培育智能建造产业,结合地方实际选择性推动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加快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落实贯彻国家大力发展智能建造部署,促进工程建设领域高质量发展,以科技创新推动建筑业转型发展。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意味着数字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突显。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企业迎来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

  公司作为数字建造技术和产品提供商,以助力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为初心,以科技为建筑行业赋能为使命,致力于改造建筑业传统生产方式、管理方式,实现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的数字化应用,助力提升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公司的产品、技术研发投入方向良好地契合了行业发展趋势。

  作为专业的数字建造技术和产品提供商,公司深耕工程建设信息化领域,坚持科技为建筑行业赋能,在促进30万亿体量的建筑产业升级过程中,努力成为推动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主力军。

  未来三到五年,公司将坚持产品和营销双轮驱动的策略,加强产品创新,并持续加大全国营销网络建设,推动业绩快速增长,提升核心竞争力;围绕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专业化的岗位级、项目级软件产品和智能终端以及企业级解决方案,赋能建筑行业企业提效降费、精益管理和智能决策;在基础设施、建筑工业化等新业务领域有计划有步骤地突破,扩展业务边界,打造数字建造整体生态,为建筑全生命周期各参与客户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

  公司将持续强化优势业务,继续深挖行业痛点、热点,深入一线理解和分析客户业务及需求,提高产品交付能力,更好的为客户服务;提升核心技术和基础研发能力,加强对基础性、前瞻性的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保障技术和产品的先进性;围绕基础设施、建筑工业化等探索性业务领域进行探索和布局。公司现阶段重点投入在APaaS平台、BIM三维基础图形平台和AI技术在传统软件及智能终端的应用。

  公司将秉承全国营销网络建设的总体目标,聚焦重点市场,实行一地一策,提升在不同地域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公司业务在更大范围内的布局及扩展;进一步强化营销服务体系及销售队伍建设,提升销服人员任职能力,提高客户服务意识,增强客户满意度。

  公司将系统地推动公司体系建设和组织能力提升,在产品体系、研发体系、绩效管理体系以及任职资格体系等方面进行设计、改进和完善,保证公司管理能力提升与产品业务发展双向平衡。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强化预算管理、应收账款管理,降低企业风险。

  公司将根据市场发展形势需要及自身发展规划,在现有业务框架基础上,适时采取收购、兼并或合作等形式进一步扩张产业链,为未来发挥协同效应、增厚公司业绩打下基础。

相关推荐